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练子 赠终南三道友
作者: 马钰 〔元代〕
张谦天,慕子迁。
李公实等恋家缘。
怎生得,通妙玄。
离俗海,水云边。
会仙庄上种金莲。
行功成,性月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友的深切思念与寄托。张谦天向往着子迁的高洁志向,李公实等人则对家庭的眷恋情深。如何才能领悟到那深邃的道理呢?唯有离开世俗的纷扰,来到这水云相依的地方。在仙境的庄园里种植金莲,以期修成正果,达到性情的圆满。
注释:
- 张谦天:张谦是一位道教人物,象征着追求道理的人。
- 子迁:指的是道教徒,可能是对某位高人或道友的尊称。
- 李公实:李公是指李耳(老子),公实则是对他的一种尊称。这里可能暗示着对道教经典的尊重。
- 通妙玄:通达深奥的道理。
- 离俗海:远离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水云边:指代清幽的自然环境。
- 金莲:象征着修行和超脱,常见于道教文化中。
- 性月圆:性情的圆满,象征着达到精神的高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道士,擅长诗文,追求道教思想,作品多以超脱世俗、追求真理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道教文化复兴之际,诗人借赠与道友的方式表达对道教理念的探索与向往。
诗歌鉴赏:
《捣练子 赠终南三道友》是一首抒发道教思想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道友的怀念,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到的张谦天和子迁,象征着追求真理的人,而李公实则代表了对家庭的情感牵挂,展现了人们在追求道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和挣扎。诗人运用“离俗海,水云边”的意象,描绘出一种理想的修行环境,强调了修行者需要脱离尘世的纷扰,才能领悟到深奥的道理。
在结尾,诗人提到“会仙庄上种金莲”,这里不仅是对修行的期望,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描绘。金莲在道教中常被视为修行的象征,意味着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能达到自我完善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与淡泊的情怀,体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真理与内心和谐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意象,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张谦天,慕子迁:表达对志同道合之人的向往。
- 李公实等恋家缘:表现出对家庭和现实生活的牵挂。
- 怎生得,通妙玄:对领悟深奥道理的渴望。
- 离俗海,水云边:强调脱离世俗的重要性。
- 会仙庄上种金莲:描绘理想的修行环境与追求。
- 行功成,性月圆:修行成功,达到内心的圆满。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意象的生动性。
- “水云边”与“金莲”的对比,展现了修行与自然的和谐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对道友的真挚情感与对修行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 水云:象征着超脱与宁静的生活。
- 金莲:代表着修行的果实,象征着道教文化中对精神成就的追求。
- 性月圆:象征着内心的圆满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张谦天”代表的是: A. 对家庭的眷恋
B. 追求真理的人
C. 现实生活的象征 -
“金莲”象征着: A. 家庭的温暖
B. 修行与超脱
C. 世俗的烦恼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现实生活的琐事
B. 道教思想与情感
C. 个人的爱恨情仇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将马钰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道教的追求与超脱,后者则强调了个人情感与孤独的哲思。两者都体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元代文学研究》
这些参考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