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练子 离绪
作者: 吴绮 〔清代〕
秋渐晚,不归家。
又见青天月一牙。
愁煞银筝无意绪,
有人和泪剪灯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感到夜色渐深而不愿归家,抬头望见青天上皎洁的月亮,心中愁苦不已。银筝弹奏的乐曲毫无情绪,旁边有人在灯下剪花,流下了眼泪。
注释:
- 秋渐晚:秋天逐渐晚了,指时间的推移。
- 不归家:暗示诗人心中有愁苦,无法回归温暖的家。
- 青天月一牙:青天上新月如一根牙齿,形容月亮的细微和清冷。
- 愁煞:形容愁苦得令人窒息。
- 银筝:指古琴,乐器象征着诗人的情感。
- 无意绪:指没有情感和灵感。
- 和泪剪灯花:剪灯花的动作伴随着泪水,表现了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绮,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她的诗作多表现女性的情感和细腻的心理活动。她的诗风清丽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结合,展现出女性的柔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深秋,正值时节的转换,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或思念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关注及对家庭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捣练子 离绪》以深秋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的开头“秋渐晚,不归家”,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似乎在暗示着离别或孤独的心境。接着“又见青天月一牙”,月亮的清冷与孤独的心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呼应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更加深邃。
“愁煞银筝无意绪”一句,表现了诗人弹奏古琴时的无奈与失落,银筝本应是抒发情感的乐器,此时却因愁苦而失去了音律的美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最后一句“有人和泪剪灯花”,不仅描绘了一个悲伤的场景,也让人联想到孤独中的互相扶持,泪水与灯花交织,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意象和月亮的描绘,传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吴绮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渐晚,不归家:暗示诗人的内心焦虑与对归宿的渴望。
- 又见青天月一牙:月亮的清冷照映了诗人的孤独心境。
- 愁煞银筝无意绪:乐器的失声象征着诗人情感的枯竭。
- 有人和泪剪灯花:表现了周围人的悲伤,暗示着彼此的情感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牙”,形象生动,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拟人:银筝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归宿的渴望、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意象分析:
- 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月:代表孤独与思念,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银筝:象征着诗人的情感表达与艺术追求。
- 灯花: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失去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天月一牙”中的“牙”是指什么?
- A. 牙齿
- B. 月亮的形状
- C. 一种乐器
- D. 灯花
-
“愁煞银筝无意绪”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兴奋
- D. 平静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生活的喜悦
- B. 对归宿的渴望与思念
- C. 自然景物的描写
-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吴绮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情感的直接抒发。吴绮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情感,李清照则通过内心的独白展现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吴绮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