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时间: 2025-01-01 11:09:05

我初居三山,同里数十人,尊酒相劳苦,言辞亦谆谆。

去来四十年,皆成冢中尘;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过坐一贫。

我幸未至此,亦复拙谋身,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
——陆游

我初居三山,同里数十人,
尊酒相劳苦,言辞亦谆谆。
去来四十年,皆成冢中尘,
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过坐一贫。
我幸未至此,亦复拙谋身,
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

白话文翻译:

我初到三山居住,那时同乡有数十人,
大家相聚畅饮,互相帮助,言语也非常亲切。
转眼四十年过去,大家都化为坟墓中的尘土,
虽然子孙或许还在,但破败的房屋只能卖作柴火。
这又有什么罪过呢?不过是贫穷而已。
我庆幸自己尚未沦落至此,但也感到谋生无计,
眼前没有饭食可以喂养你,看到这一切令人心痛。

注释:

  • 三山:指的是作者所居住的地方,可能是隐喻或具体地名。
  • 尊酒:指的是举杯畅饮,表达友好和团结的气氛。
  • 冢中尘:意指死去的人,化为尘土,反映人生无常。
  • 子孙虽或存:尽管后代仍在,但生活状况却不佳。
  • 败屋卖作薪:家破人亡,屋子也变得破败,甚至要卖掉来维持生计。
  • 拙谋身:指的是自己对于生活的无能为力。
  • 无饭可哺汝:表示生活困顿,无法给人以温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诗歌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尤其以爱国和抒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同乡人际关系的怀念及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感遇》是陆游在其晚年所作,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以“我初居三山”引入,展现了作者对初来时光景的怀念,那时有志同道合者的相伴,生活虽然朴素但却充满温暖。接着转入四十年的时光流逝,作者深感时间的无情,曾经的朋友与同伴,最终都化为尘土,令人倍感惋惜。

诗中“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揭示了家道的衰落,虽然后代或许还在,但生活的困苦不容忽视。陆游对这种境遇的反思,流露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悲哀。最后两句“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更是直抵人心,表达了他对亲人的关怀与自身困境的悲痛。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社会变迁和历史无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陆游在困境中仍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我初居三山,同里数十人”:描绘初来三山时的情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 “尊酒相劳苦,言辞亦谆谆”:表现彼此之间的真诚与关怀。
    3. “去来四十年,皆成冢中尘”:时间的流逝使过往的同伴都已去世,暗示人生的短暂。
    4. “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后代虽然存在,但生活拮据,反映社会的艰难。
    5. “此亦何罪哉,不过坐一贫”:对贫穷的无奈,强调这并不是个人的过错。
    6. “我幸未至此,亦复拙谋身”:虽然自己还没有沦落,但生活仍然困难。
    7. “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对亲人的关爱和对生活困境的深切感受。
  • 修辞手法

    • 对比:初居时的热闹与后来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将人比喻为尘土,强调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 感叹:用“何罪哉”表达对生活不公的感慨。
  • 主题思想:本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社会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关怀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无奈。

意象分析:

  • 三山:象征着初入社会的理想与希望。
  • 冢中尘:表示人生的尽头,生死无常。
  • 败屋:暗示生活困境与社会的动荡。
  • :象征着温饱与家庭的基本需求,体现关爱和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感遇》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陆游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尊酒相劳苦”是指什么?

    • A. 互相帮助
    • B. 争吵
    • C. 斗酒
    • D. 离别
  3. “无饭可哺汝”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愧疚与无奈
    • C. 愤怒
    • D. 喜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时局的感慨与忧虑。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感遇》:两首诗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更注重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