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制帅子华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03:38

北山老子勉斋翁,总把经纶付我公。

胸次诗书行杲日,兵前草木转春风。

五溪衣服桑麻尽,万里东南烟火空。

直待此行料理着,却镌歌颂对闽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山老子勉斋翁,总把经纶付我公。
胸次诗书行杲日,兵前草木转春风。
五溪衣服桑麻尽,万里东南烟火空。
直待此行料理着,却镌歌颂对闽中。

白话文翻译:

北山的老者和勉斋的翁长,常常把治国的道理交给我来处理。
我的胸怀中藏着诗书,如同阳光照耀;在战场上,草木也随着春风而变绿。
五溪地区的衣服与桑麻已经耗尽,万里之外的东南地区却烟火弥漫,空无一物。
等到这次出行安排妥当,我就要为闽中铭刻歌颂之词。

注释:

  • 北山:指北方的山,象征高洁和隐逸的生活。
  • 勉斋翁:可能是指某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予诗人指导和支持。
  • 经纶:治国理政的道理。
  • 胸次:心怀、心胸。
  • 行杲日:如同明亮的太阳,形容气度开朗。
  • 草木转春风:形容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
  • 五溪:指五条溪流,常用来代表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
  • 烟火空:形容战争带来的伤害和萧条,似乎失去了生气。

典故解析: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常被视为智慧和哲理的象征。
  • 闽中:指福建地区,诗中提到的地方,体现了诗人的家乡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椅,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诗风典雅,常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可能身处动荡之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山的老者对诗人的教诲,展示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责任感。诗中“胸次诗书行杲日”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开朗的心态与丰富的学识。紧接着,诗人用“兵前草木转春风”来比喻战后重建的希望,表达了对恢复生机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现实,提到“五溪衣服桑麻尽”,暗示战乱对民生的影响,整个东南一片萧条,令人心痛。最后,诗人期待在行程完成后,可以为闽中写下赞美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仍坚守理想、关心社会的情怀,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山老子勉斋翁:老者传授治国理政的智慧,表明诗人受教于人,责任重大。
  2. 总把经纶付我公:强调自己肩负的责任,表露出一种使命感。
  3. 胸次诗书行杲日:彰显诗人知识渊博,气度非凡。
  4. 兵前草木转春风:形容战争后重建的希望,暗示万物复苏之美。
  5. 五溪衣服桑麻尽:写出战乱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困苦。
  6. 万里东南烟火空:表现出对战争所致的破坏和失去。
  7. 直待此行料理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计划。
  8. 却镌歌颂对闽中:期待在完成使命后,能为故乡写下赞美的诗篇。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描绘战前与战后的景象,突出战争的影响。
  • 象征:如“草木转春风”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 比喻:将诗书与阳光相提并论,彰显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展现了在动荡中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山:象征隐逸和高洁。
  • 春风:象征重生与希望。
  • 五溪:代表特定地域的民生困境。
  • 烟火:象征战乱带来的麻烦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山老子”是指谁?

    • A. 老子
    • B. 罗椅
    • C. 勉斋翁
    • D. 不详
  2. “胸次诗书行杲日”中的“杲”字意思是什么?

    • A. 明亮
    • B. 黑暗
    • C. 温暖
    • D. 冷酷
  3. 诗人期待在何时为闽中写下赞美的诗篇?

    • A. 战争期间
    • B. 行程结束后
    • C. 青春时期
    • D. 未来不详

答案:

  1. A. 老子
  2. A. 明亮
  3. B. 行程结束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个人的理想追求。
  • 《春望》: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的对比:两者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本诗则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想的实现。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