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
云归翠窦初收雨,人清怕寒嬾出门。
香烬已残炉未冷,客谈方剧酒重温。
尚嫌尘境妨幽致,过埭船声暮正喧。
白话文翻译:
年华悄然流逝,元宵节已过,梅花如同雪花般照亮了江边的小村庄。
云彩归去,翠色的山谷刚刚停下了细雨,人们因怕寒冷而懒于出门。
香烬已然残灭,炉子却尚未冷却,客人们正在热烈地谈论,酒杯也在重新温热。
我仍然觉得尘世的喧嚣妨碍了我的幽静雅致,船声从埭边传来,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嘈杂。
注释:
- 冉冉:形容缓慢而渐渐地。
- 上元:指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梅花如雪:梅花盛开,洁白如雪,形容其美丽。
- 云归翠窦:云彩回归,翠绿色的山谷。
- 人清怕寒:人们因为天气寒冷而不愿出门。
- 香烬:香火的残烬。
- 炉未冷:炉子尚未冷却,表示还有余温。
- 客谈方剧酒重温:客人们正在热烈地谈论,酒也在重新加热。
- 尘境:喧嚣的世俗环境。
- 过埭船声:船经过埭边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变迁,诗歌风格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春寒》写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寒的感受,以及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寒意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呈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诗的开篇就通过“冉冉年华过上元”引入,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令人不禁感慨人生的短暂。紧接着,梅花的意象不仅增添了春天的气息,更象征着诗人高洁的情操。
诗中提到“云归翠窦初收雨”,描绘了春雨后清新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而,随之而来的“人清怕寒嬾出门”,则揭示了人们在春寒中对外界的不情愿,表现出一种对寒冷的无奈和对温暖的渴望。接下来,诗人通过“香烬已残炉未冷”这一细节,展示了在寒冷环境中依旧保持温暖的生活状态,酒重温的场景也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厌倦,渴望一种幽静的生活。过埭的船声,恰似现实生活的喧闹,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这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寒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状态的细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冉冉年华过上元: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元宵节已过,暗示岁月的无情。
- 梅花如雪照江村:梅花的美丽映照出江村的宁静,突显自然的生机。
- 云归翠窦初收雨:春雨过后,云彩归去,表现出春天的柔和与清新。
- 人清怕寒嬾出门:人们因寒冷而不愿外出,展现了春寒带来的影响。
- 香烬已残炉未冷:细节描绘生活的温暖,反映出人际关系的亲密。
- 客谈方剧酒重温:酒席间的热烈气氛,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尚嫌尘境妨幽致:对尘世的厌倦,渴望静谧的内心世界。
- 过埭船声暮正喧:船声的喧闹打破了宁静,象征着外界对内心的干扰。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如雪,形象地表现梅花的洁白和美丽。
- 对仗:如“香烬已残”与“炉未冷”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云归、船声等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形象,使诗句更具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寒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寒冷天气的无奈,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温暖关系的珍视。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外界喧嚣的厌倦,渴望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体现出诗人的情操。
- 春雨:代表生机与希望,暗示着新生的开始。
- 炉火:象征生活的温暖和人际关系的密切。
- 船声:象征外界的干扰,反映出现实的喧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寒》中的“上元”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元宵节
- C. 中秋节
-
诗中“梅花如雪照江村”中的“如雪”表达了梅花的什么特性?
- A. 颜色
- B. 香气
- C. 形态
-
诗人对尘境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厌倦
- C. 忽视
答案:
- B. 元宵节
- A. 颜色
- B. 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寒》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陆游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生活状态,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事的忧虑。两首诗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