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道中》
时间: 2025-01-04 10:1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徐道中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生憎行路与心违,又逐孤帆擘浪飞。
吴岫涌云穿望眼,楚江浮月冷征衣。
长歌悲似垂垂泪,短梦纷如草草归。
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行路途中心情的郁闷和孤独。行路与内心的向往相违,眼前只见孤帆在浪间翱翔。远处的吴山云雾缭绕,楚江的月光映照着我寒冷的征衣。长歌的声音悲伤如同滴落的泪水,短暂的梦境如同匆忙归去的草草之旅。倘若有个小屋让我闭门独处,我愿意用小船换取柴门的宁静。
注释:
- 生憎:非常讨厌,感到厌烦。
- 逐:追逐。
- 孤帆:孤独的小船。
- 擘浪:破浪而行。
- 岫:山的意思,特指有云雾缭绕的山。
- 浮月:月光在水面上漂浮的景象。
- 征衣:旅途中的衣物。
- 长歌:悠长的歌声。
- 草草归:匆匆归去,形容归家的心情急切。
- 廛:小屋、小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岫”和“楚江”都是江南地区的标志性地理名词,代表了作者的故乡与情感寄托。古代诗人常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吴楚的水乡景色也常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对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仲淹,号石湖,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语言简练,常以游历中的所见所感为题材。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作者旅途之中,表露了他在行路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南徐道中》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现出诗人对孤独与归属的深刻思考。首联“生憎行路与心违”,直接点明了行路的烦恼与心灵的失落,展现出一种游子在外的无奈感。接下来的“又逐孤帆擘浪飞”,则以孤帆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感,诗人似乎在追逐着那孤独的帆影,却又感到心灵的隔阂。
中间部分“吴岫涌云穿望眼,楚江浮月冷征衣”,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美景,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寒冷。这里的“涌云”和“浮月”意象交织,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却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最后两句通过“长歌悲似垂垂泪,短梦纷如草草归”,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长歌与短梦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匆匆,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若有一廛供闭户”,更是直抒胸臆,渴望一个可以安静栖身的地方,令人感到深切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生憎行路与心违:行路与心中的理想相违背,让人感到厌烦。
- 又逐孤帆擘浪飞:又在追逐那孤独的小船,在浪中飞翔。
- 吴岫涌云穿望眼:吴地的山岫,云雾涌动,穿透我的目光。
- 楚江浮月冷征衣:楚江上漂浮的月光,照在我寒冷的征衣上。
- 长歌悲似垂垂泪:长歌的声音悲伤,如同垂落的泪水。
- 短梦纷如草草归:短暂的梦境匆忙归去,显得纷乱而急切。
- 若有一廛供闭户:如果有一间小屋让我可以闭门独处。
- 肯将篾舫换柴扉:愿意用小船换取柴扉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歌比作泪水,强调情感的悲伤。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孤帆、浮月、征衣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在旅途中对孤独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安静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孤帆:象征孤独和漂泊,代表游子的心境。
- 吴岫:代表故乡的山水,寄托了思乡之情。
- 浮月:象征着宁静和冷清,同时反映了当下的孤寂。
- 征衣:象征着行旅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生憎”是什么意思?
- A. 非常喜欢
- B. 非常讨厌
- C. 不在乎
- D. 有些厌烦
-
诗中提到的“吴岫”和“楚江”主要代表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亲情
- C. 朋友
- D. 旅行
-
诗人愿意用什么换取宁静的生活?
- A. 船
- B. 书
- C. 篾舫
- D. 钱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南徐道中》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情怀,但范成大更注重自我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