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白话文翻译:
在窗边的梅花已经熟透,花瓣纷纷落下;墙边的竹笋也已经长成,破土而出。经过连日的雨水,我们竟然没有察觉春天已经过去,直到今天阳光明媚,才意识到夏天已经深深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窗间:窗户旁边。
- 梅:梅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熟落:成熟后掉落,形容梅花的凋零。
- 蒂:花的根部或底部。
- 笋:竹子的幼芽,春季生长。
- 出林:从林中冒出。
- 连雨:连续的雨水,指天气潮湿。
- 春去:春天已经过去。
- 一晴:突然放晴的天气。
- 方觉:才意识到。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梅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笋”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喜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悟。首联通过梅花的成熟和落蒂,描绘了春天的结束,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梅花的落蒂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更隐含着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紧接着的“墙下笋成出林”则呈现出一种新的生机,竹笋的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长,形成了春与夏的交替,既有对失去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向往。
全诗通过“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敏感。连绵的雨水让人麻木,直到阳光透过云层,才让人意识到季节的更替。诗人在这简单的自然描绘中,融入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与思考,折射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间梅熟落蒂:窗边的梅花已经成熟,花瓣开始掉落,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墙下笋成出林:墙边的竹笋已经长成,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
- 连雨不知春去:连续的雨水让人麻木,以至于没有意识到春天已经过去。
- 一晴方觉夏深:直到今天阳光明媚,才意识到夏天已经深深到来。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春天的告别,后者是对夏天的迎接。
- 意象:梅花与竹笋两个意象的对比,表现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 拟人:诗中的自然景象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季节更替的细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了春天的美好。
- 竹笋: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雨水:象征着滋润与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花和竹笋分别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
- B. 生命的脆弱和希望
- C. 雨水和阳光
-
诗人通过什么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 A. 连续的雨水
- B. 窗外的景色
- C. 朋友的来访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同样描绘了春雨的细腻感受,但焦点在于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风格上更为沉郁。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则通过自然景物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静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