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含烟 柳》

时间: 2025-01-14 20:26:07

青青眼,忍看人。

人别人离不管,更将烟雨湿残春。

与罗巾。

红恨绿愁消欲尽,枝上无多风信。

一相思作一垂丝。

断肠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青眼,忍看人。
人别人离不管,更将烟雨湿残春。
与罗巾。红恨绿愁消欲尽,
枝上无多风信。一相思作一垂丝,
断肠时。

白话文翻译:

在那青翠的柳眼前,我无法忍受看着人们的离去。
人们彼此离别,我无能为力,只能看着烟雨侵湿了残春。
与那罗巾相对,红色的愁恨和绿色的忧愁已几乎消尽,
树枝上已没有多少风信了。
一份相思化作一缕垂丝,
在那令人断肠的时刻。

注释:

  • 青青眼:形容柳树的颜色,清新而生机勃勃。
  • 忍看人:忍受眼睁睁看着人离去。
  • 烟雨:指细雨如烟,氤氲迷蒙的天气。
  • 罗巾:一种轻薄的丝织品,常用于装饰。
  • 红恨绿愁:用红色和绿色象征不同情感,红色代表愁恨,绿色代表忧愁。
  • 垂丝:指柳枝的柔软如丝,象征思念的缠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9-1643),明代诗人,字子岳,号白云山人,晚号天游子。生于广东,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擅长诗词,尤其在山水和咏物诗方面有独特造诣。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屈大均晚年,正值明末动荡时期,社会动乱,政局不稳,诗人常感伤于离别与忧愁,故作此诗抒发心中情感。

诗歌鉴赏:

《柳含烟》通过对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思念之情。诗的开头“青青眼,忍看人”以生动的形象引入,柳树的青翠似乎也在注视着周围的人们,然而这种美丽的景象却伴随着离别的痛苦,令人心生不忍。接着,诗人通过“烟雨湿残春”展现了春天的凋零与无奈,烟雨的朦胧与细腻正映衬出心中愁苦。后面的“红恨绿愁”则用色彩的对比,深化了情感的复杂与矛盾,红色的愁恨和绿色的忧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感浓烈的画面。最后,诗人用“一相思作一垂丝”将思念的情感具体化,柳丝的垂挂象征着他无尽的牵挂与思念,结尾的“断肠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传达出一种无法承受的痛苦。全诗在意象上运用柳树的柔美和哀愁,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青眼,忍看人:柳树的青翠如眼,诗人无法承受观看人们的离去。
  2. 人别人离不管,更将烟雨湿残春:描述人们的离别,诗人无能为力,只能目睹春天的凋零。
  3. 与罗巾:与罗巾相对,暗示相思的情感。
  4. 红恨绿愁消欲尽:色彩象征情感,红色的愁恨与绿色的忧愁交织。
  5. 枝上无多风信:树枝上风信已无,象征着失去的希望。
  6. 一相思作一垂丝:思念化作柳丝,表现出思念的缠绵。
  7. 断肠时:强调思念带来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垂丝,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红恨绿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深切,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情与思念。
  • 烟雨:象征朦胧与忧愁。
  • 红恨绿愁:象征复杂的情感交织。
  • 垂丝:象征思念的缠绵与无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青眼”指代什么? A. 柳树
    B. 诗人
    C. 人们
    答案:A

  2. 诗中“红恨绿愁”是用来象征什么的? A. 离别
    B. 思念
    C. 复杂情感
    答案:C

  3. “断肠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的痛苦
    C. 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离骚》

诗词对比

  • 屈大均的《柳含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屈的作品更具自然意象的柔美,而李的作品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差异,却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屈大均《全唐诗》
  2. 李清照《词选》
  3. 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旨在深入理解《柳含烟》这首古诗的内涵与情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