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含烟•本意》

时间: 2025-01-19 14:48:01

水驿下,戍楼前。

寒食清明过也,淡烟疏雨落花天。

恨绵绵。

风起坝桥如雪。

短叶长条堪折。

一春只觉别离多。

奈愁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含烟•本意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水驿下,戍楼前。寒食清明过也,淡烟疏雨落花天。恨绵绵。风起坝桥如雪。短叶长条堪折。一春只觉别离多。奈愁何。

白话文翻译:

在水驿的下面,在戍楼的前面。寒食节和清明节已过去,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细雨,落花飘散的日子。心中满是无尽的怨恨。随着风起,坝桥如雪般飘落。短叶和长条的柳枝可以折下。一整个春天,只有觉得离别的事情太多。奈何我的愁绪又能如何呢?

注释:

  • 水驿:古时用于饮水和休息的地方,指水源。
  • 戍楼:驻守边疆的楼台,表示守卫的地方。
  • 寒食:指寒食节,是清明节前的一天,人们禁火吃冷食。
  • 清明: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时间在春季。
  • 淡烟疏雨:形容天气阴郁,烟雾缭绕,细雨纷飞。
  • 恨绵绵:形容无尽的怨恨或愁苦。
  • 坝桥:可能指桥梁,连接两岸,意象中有分离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孙遹,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细致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诗人可能面临个人生活的变迁或社会动荡,抒发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清新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离别的愁思。开头以“水驿下,戍楼前”设定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孤寂的场景,继而通过“寒食清明过也”引入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节日的怀念。接着的“淡烟疏雨落花天”则用细腻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伤感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美丽与无情。特别是“恨绵绵”一句,突显了诗人内心无法言说的愁苦。最后几句通过对短叶和长条的描绘,象征着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深重,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驿下,戍楼前”:描绘环境,表达孤独的心境。
    • “寒食清明过也”:时间的流逝,引发情感的回忆。
    • “淡烟疏雨落花天”: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愁绪。
    • “恨绵绵”:直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风起坝桥如雪”:用风起暗示离别的来临。
    • “短叶长条堪折”:象征着离别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一春只觉别离多”:强调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苦涩。
    • “奈愁何”:深切的无奈与愁绪的叹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坝桥比作雪,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场景的淡雅和离愁。
    • 拟人:通过“恨绵绵”赋予情感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深切的思念,反映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水驿: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希望。
  • 戍楼:代表着守护与孤独。
  • 淡烟和疏雨:象征着忧伤、无奈的气氛。
  • 短叶长条: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和春节
    • B. 寒食节和清明节
    • C. 端午节和重阳节
    • D. 元宵节和春节
  2. “恨绵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愤怒
    • D. 悲伤
  3. 诗中“风起坝桥如雪”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彭孙遹的《柳含烟•本意》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前者更倾向于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后者则通过抒情的方式展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含蓄,后者则更为直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 彭孙遹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