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含烟 金城》

时间: 2025-01-04 08:15:45

江南路,几回游。

最恨长堤柳絮,吹来偏向鬓边秋。

白人头。

记得当年曾手植。

不道长条非昔。

翻怜杨柳不知愁。

更风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路,几回游。
最恨长堤柳絮,吹来偏向鬓边秋。
白人头。记得当年曾手植。
不道长条非昔。翻怜杨柳不知愁。
更风流。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的路上,我游玩了几次。
最恨那长堤上的柳絮,偏偏在这个秋天吹到了我的鬓边。
白发苍苍,想起当年我曾亲手种下那些柳树。
没想到如今的柳条已经不再是往日的样子。
更让我怜惜的是杨柳,它们似乎并不知道忧愁。
这才显得更加风流。

注释:

  • 江南路:指江南地区的道路。
  • 长堤柳絮:长堤上生长的柳树吐出的柳絮。
  • 鬓边秋:形容秋天的气息袭来,尤其是与头发相接的部位。
  • 白人头:指头发变白,形容年老。
  • 手植:亲手种植。
  • 长条非昔:长条的柳枝和往日的已经不同。
  • 翻怜:反而更加令人怜惜。

典故解析:

  • 杨柳:在古代诗词中,杨柳常常象征着柔美与离愁。柳树的柔软和随风摇曳的姿态,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绮,清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作品大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女性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吴绮以抒情的手法,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诗歌鉴赏:

《柳含烟》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抒情诗,诗人在江南的游历中,借柳树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开头的“江南路,几回游”流露出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熟悉与眷恋,但随之而来的“最恨长堤柳絮”则显示出一种对岁月无情的无奈。柳絮飞舞,带来了秋天的气息,也无情地提醒着诗人白发苍苍的现实。

“记得当年曾手植”一句,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自己亲手栽种柳树的自豪与感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道长条非昔”则暗示了柳树的变化和自身的衰老,构成了一种深刻的对比。

最后一句“翻怜杨柳不知愁”更是点睛之笔,杨柳的柔美与无忧无虑的状态,使得诗人内心的愁苦显得更加深邃。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南路,几回游”:诗人描述自己对江南美景的游历,暗示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情感。
    • “最恨长堤柳絮,吹来偏向鬓边秋”:柳絮的飘落与秋天的到来,唤起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无奈。
    • “白人头”:直接表述自己年老的事实,带有一种无奈和感伤。
    • “记得当年曾手植”:回忆起曾经亲手种下的柳树,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 “不道长条非昔”:感叹柳树如今的变化,与往日的美好形成对比。
    • “翻怜杨柳不知愁”:对杨柳的怜惜,象征着一种无忧的状态,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长堤柳絮”比喻无情的岁月。
    • 拟人:“杨柳不知愁”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 对仗:“江南路,几回游”和“白人头”形成对照,突显时光的流逝。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和岁月无情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中的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对比中凸显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意象分析:

  • :象征柔美与离愁,是诗中的重要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光的无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南路”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西南
    c) 江南
    d) 东北

  2.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愤怒
    c) 愁苦
    d) 无忧

  3. “白人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年轻
    b) 快乐
    c) 年老无奈
    d) 神秘

答案

  1. c) 江南
  2. c) 愁苦
  3. c) 年老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吴绮《柳含烟》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吴绮更加侧重于对自然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古典文学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