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时间: 2024-09-19 20:5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日乍寒温,都道已成春。
黄蜂点点扑衫频。
撚了花枝如撚铁,
浑不是看春人。
也有叶撩襟,也有鸟依林。
相形自觉瘦三分。
坐了一时归去也,
留一水画黄昏。
白话文翻译:
最近几天乍暖还寒,大家都说已经是春天了。
黄蜂频频飞来扑在衣衫上。
轻轻撚动花枝,就像撚动铁器,
这情景似乎不是在看春天的人。
也有嫩叶轻轻撩动衣襟,也有鸟儿栖息在树林里。
相较之下,自己却感觉瘦了三分。
坐了一会儿就要回去了,
留下一片水面映照着黄昏的景致。
注释:
- 乍寒温:指天气突然变冷又变暖。
- 扑衫:扑在衣服上,形容昆虫飞舞的情景。
- 撚了:轻轻扭动。
- 浑不是:完全不像。
- 相形自觉瘦三分:在与春天的景象相对比中,自己感到消瘦了三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天、黄蜂、花枝等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瘦三分”则暗示了人在春天的美好景色面前产生的孤独感与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是一位当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等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感知与内心的感受,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几句以“乍寒温”引入,营造出一种春寒料峭的氛围,似乎在提示春天的到来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温暖。接下来的描写中,黄蜂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然而诗人却在此情境中感到了一丝不适,表达出对春天的复杂心情。
“撚了花枝如撚铁”,则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却又略显生硬的感受,似乎在提醒读者春天的美好并不单纯。接着“叶撩襟”、“鸟依林”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意象,诗人虽感受到春的气息,却也自觉与其格格不入,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最后两句“坐了一时归去也,留一水画黄昏”,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似乎在告别春天的美好,留下的水面映照着黄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日乍寒温,都道已成春。”:诗人观察到天气变化,感受到春天即将来临。
- “黄蜂点点扑衫频。”:描绘黄蜂在春天活跃的场景,带来春天的气息。
- “撚了花枝如撚铁,”:通过撚动花枝的动作,表达对春天的亲近。
- “浑不是看春人。”:感到自己与春天的美好有距离,暗示内心的孤寂。
- “也有叶撩襟,也有鸟依林。”:自然的美好景象与诗人之间的对比。
- “相形自觉瘦三分。”:与春天对比中,诗人感到失落和孤独。
- “坐了一时归去也,”:诗人准备离开,暗示对春天的留恋。
- “留一水画黄昏。”:留下的黄昏水影,象征对过去的缅怀与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枝撚动比作撚铁,生动形象。
- 拟人:黄蜂、鸟等自然元素似乎有了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中常见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春天的到来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展开,表现了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黄蜂:春天的使者,代表着活力。
- 花枝:自然的美好,带来愉悦感。
- 水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寒温”的意思是: A. 突然变冷又变暖
B. 温暖如春
C. 寒冷的天气
D. 持续的寒冷 -
“留一水画黄昏”中的“黄昏”寓意为: A. 新的一天的开始
B. 生命的结束
C. 回忆与思念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词对比:
对比卢青山的《唐多令》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政治背景下的春天,而卢青山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相关的诗词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