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外子客海昌,以词见寄,谱小令答之》
时间: 2025-01-05 08:0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事倏将残。新愁镜里看。
薄罗衣尚怯馀寒。
不为伤春非中酒,将一味病阑珊。
咫尺阻云山。音书寄便难。
报高堂两字平安。
琐屑家常君莫问,须努力劝加餐。
白话文翻译:
芳香的事情已经很快就消逝。新愁在镜中显现。
薄薄的罗衣仍然畏惧着剩余的寒气。
这并不是因为伤春而喝酒,只是因为病痛让我感到虚弱。
咫尺之地却阻隔着云山,音信的寄送变得困难。
我只想向高堂报个平安。
琐碎的家常事你就不要询问了,还是要努力劝我多吃点饭吧。
注释:
- 芳事:指美好的事情或青春。
- 倏:形容迅速、突然。
- 镜里看:指照镜子,反映出内心的情绪与变化。
- 薄罗衣:轻薄的衣服,暗示春寒未尽。
- 阑珊:衰微、微弱。
- 咫尺:比喻近距离。
- 云山:形容阻隔,常用来指代距离和障碍。
- 音书寄便难:指音讯传递变得困难。
- 高堂:家中的长辈。
- 琐屑家常: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展现出对生活与情感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收到外子寄来的词后,表达了对家庭琐事的思考以及对亲情的关切,反映了清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唐多令 外子客海昌,以词见寄,谱小令答之》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关怀。在诗的开头,诗人以“芳事倏将残”引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惆怅。接着,诗人提到新愁在镜中显现,说明内心的烦恼与不安。
“薄罗衣尚怯馀寒”则表现出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无奈,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和不适。而“不为伤春非中酒,将一味病阑珊”则指向诗人并非因春天的伤感而饮酒,而是因为病痛带来的无力感。在此,诗人通过对比,展示了自身的脆弱与无奈。
接下来的“咫尺阻云山”,形象地表达了距离带来的思念之苦,信件的传递变得困难,暗示了身处异地的无奈与焦虑。最后,诗人以“琐屑家常君莫问”结束,表现出对生活琐事的淡然与对家人的关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亲情的珍视。
整首词在细腻中透露出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清代士人的风范与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事倏将残:青春美好时光已悄然逝去。
- 新愁镜里看:在镜中看到新的忧愁,反映内心的烦恼。
- 薄罗衣尚怯馀寒:轻薄的衣服仍畏惧着残留的寒气,暗示春天尚未完全到来。
- 不为伤春非中酒,将一味病阑珊:不是因为春天的伤感而饮酒,而是因病痛感到虚弱。
- 咫尺阻云山:近在咫尺却如云山般遥远,形象地表现出距离感。
- 音书寄便难:音信传递变得困难。
- 报高堂两字平安:只想向长辈报个平安。
- 琐屑家常君莫问,须努力劝加餐:不必询问日常琐事,还是要关心饮食健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咫尺阻云山”,形象地表现距离的遥远感。
- 对仗:如“芳事倏将残”和“新愁镜里看”,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韵律感。
- 拟人:在“薄罗衣尚怯馀寒”中赋予衣物情感,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露了对生活琐事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珍视,表现了身处异地时的思念与无奈,展现出清代士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芳事:象征青春与美好,反映人生的短暂。
- 薄罗衣:象征脆弱与无助,表现出生活中的困扰。
- 咫尺与云山:象征距离与障碍,表现思念之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事倏将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忧伤
-
“不为伤春非中酒”中,诗人饮酒的原因是什么?
- A. 伤春
- B. 病痛
- C. 兴致
-
诗中提到的“高堂”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长辈
- C. 爱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青春的感慨和对生活琐事的思考。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则体现了更为豪放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示男性与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读》
- 《陈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