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潘给事》
时间: 2025-01-02 04:59: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潘给事
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
甲非乙是君休问,酉水辰山志未违。
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
武陵溪壑犹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白话文翻译:
在五月的沧浪水边洗脚归来,正好用荷叶做成初夏的衣裳。
不必问我甲乙之事,酉水和辰山的志向从未改变。
沙滩上的小鸟不必怀疑我乘坐的雀舫,江上的云雾早已为我扫清鱼矶。
武陵的溪谷依旧深处偏僻,切莫再迁居入那翠绿的深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沧浪:指江河,常用以指代水边。
- 濯足:洗脚。
- 荷叶:荷花的叶子,这里用来比喻清凉和新鲜。
- 甲非乙:指代甲与乙之间的区别,强调不必过于计较。
- 酉水、辰山:具体地名,象征诗人的志向。
- 沙鸟:小鸟,常指栖息在沙滩的鸟。
- 雀舫:小舟,象征轻盈与自由。
- 江云:江上的云雾,意象优美。
- 武陵溪壑:武陵的溪谷,指代偏僻且美丽之地。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典故解析:
- 武陵:源自《桃花源记》,象征隐逸与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守仁,号阳明,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儒学宗师。他创立的“心学”理论影响深远,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王守仁的诗风质朴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赠潘给事》写于王守仁与友人潘给事的交往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美好祝愿,同时也传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写五月沧浪的宁静与清新,诗人以洗脚归来为引子,暗示他已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自然之美。接下来的“甲非乙是君休问”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强调生活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志向而非外在的比较。
“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更是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江边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提醒友人,武陵的溪谷依旧偏僻,不必迁居,他更愿意留在这片清新之地。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趣盎然,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沧浪濯足归:描绘夏日温暖的景象,诗人回归自然的惬意。
- 正堪荷叶制初衣:荷叶象征清新,暗示即将迎来的夏天。
- 甲非乙是君休问:强调与他人比较无益,重在自身追求。
- 酉水辰山志未违:表达诗人坚定的志向,未受外界影响。
- 沙鸟不须疑雀舫:表明自己不被外界所困扰,心中自有安宁。
- 江云先为扫鱼矶:描绘江边的云雾,象征自然之美。
- 武陵溪壑犹深僻:承接前文,强调自然的隐逸之美。
- 莫更移家入翠微:希望友人不要轻易迁居,珍惜当前的自然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荷叶比喻清凉,雀舫象征自由。
- 对仗:如“甲非乙”和“酉水辰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江云与沙鸟的描写,使自然更具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志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王守仁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浪:象征自然与宁静。
- 荷叶:象征清新与纯洁。
- 沙鸟:象征自在与无忧。
- 江云:象征浩渺与自由。
- 武陵溪壑:象征隐逸与理想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荷叶”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清凉与新鲜
C. 过去的遗憾
D. 未来的希望 -
“甲非乙是君休问”中,诗人强调了什么? A. 外界的比较
B. 内心的追求
C. 朋友的关系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的“武陵溪壑犹深僻”在表达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自然的宁静
C. 迁居的必要
D. 时光的流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 《山中问答》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王守仁的《赠潘给事》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王守仁更加强调内心的志向与自由,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二者在意境上相辅相成,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