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南京作)》
时间: 2025-01-19 20:4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南京作)
作者: 王守仁
山阁新春负一登,
酒边孤兴晚堪乘。
松间鸣瑟惊栖鹤,
竹里茶烟起定僧。
望远每来成久坐,
伤时有涕恨无能。
峰头见说连阊阖,
几欲排云尚未曾。
白话文翻译:
在新春的山阁上,我独自一人登高,
在酒席旁,心中孤独的兴致正好趁着夜晚。
松树间的瑟声惊动了栖息的仙鹤,
竹林中的茶烟袅袅,仿佛在等待僧侣的到来。
每次远望,总是久坐于此,
对时光的流逝感到伤感,忍不住泪水涟涟,却无能为力。
山峰之巅传来阊阖(即天门)的消息,
我几乎想要拨云而出,但却始终未能如愿。
注释:
- 负一登:这里“负”有“承担”的意思,表示在山阁上独自登高。
- 孤兴:独自的兴致,内心的感受。
- 鸣瑟:瑟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这里指松间的悠扬乐声。
- 栖鹤:栖息的仙鹤,象征高洁的志向。
- 茶烟:茶的烟雾,体现一种清幽的气氛。
- 涕恨:眼泪与遗憾,表达对时光的无奈。
- 阊阖:指天门,象征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字宗道,号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哲学思想以“心即理”为核心,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守仁晚年,正值新春时节,表达了他在优美自然环境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渗透着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与追求。
诗歌鉴赏:
王守仁的《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展现了他在新春佳节的独特心境与哲学思考。全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开篇的“山阁新春负一登”,即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高远的境界,山阁在春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宜人。
接下来的“酒边孤兴晚堪乘”则将诗人的孤独感与内心情绪直接揭示出来。春天的美好与酒的畅饮并未能驱散孤独,反而在夜幕降临时显得更加突出。此后,诗人以“松间鸣瑟惊栖鹤”描绘声景,音乐与自然的交融,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而“竹里茶烟起定僧”则进一步表明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茶烟袅袅,似乎在召唤一位智者的到来,静静陪伴。
在“望远每来成久坐”中,王守仁表达了他在自然中遐想的情感,对远方的向往与对过去的追忆相交织。而“伤时有涕恨无能”则深刻地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诗人虽有感触,却无力改变。
最后两句“峰头见说连阊阖,几欲排云尚未曾”则是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的总结,虽然对理想的渴望强烈,但始终无法如愿以偿。这种矛盾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学思想与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阁新春负一登:展现了诗人独自登高的情景,隐含着对春天的感悟与期待。
- 酒边孤兴晚堪乘:孤独的兴致在酒的陪伴下,反而显得愈发突显。
- 松间鸣瑟惊栖鹤:松林中的瑟声与栖息的仙鹤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
- 竹里茶烟起定僧:茶烟的升起象征着一种宁静,隐喻着内心的安宁与等待。
- 望远每来成久坐: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沉浸的状态。
- 伤时有涕恨无能:对时间流逝感到无奈与悲伤,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 峰头见说连阊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话,隐含着对理想的追求。
- 几欲排云尚未曾:渴望追逐理想却始终未能实现,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茶烟比作僧侣的等待,隐喻内心的宁静。
- 对仗:如“松间鸣瑟”和“竹里茶烟”,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瑟声惊动栖鹤,体现自然的生动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 山阁:象征高远与理想,代表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 酒:象征欢愉与孤独的对比,是诗人内心独白的载体。
- 松、竹:自然元素,代表内心的宁静与高洁的追求。
- 茶烟:象征生活的恬淡与哲学思考。
- 鹤:象征高洁的志向,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命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守仁
C. 杜甫 -
诗中“伤时有涕恨无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无奈与悲伤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鸣瑟”最可能指代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饮品
C. 一种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而王守仁的诗则更多地融入了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守仁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王守仁的哲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