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时间: 2025-01-04 11:04:1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庭芳
作者: 如愚居士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因习业自当度日,未尝谒见豪贤。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悠然。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造遮蜴石道,直至水曹边。都系束修已镪,舍为助道安禅。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
白话文翻译:
我在当涂之地,舍弃儒家之学,追随道教的教义,遵循圣人的教诲多年。已经过了三十年,断绝了所有尘世的纷扰。因为在学习事业上,理应安安稳稳地度过每一天,从未拜见过豪杰贤士。通过般若的智慧,翻转了烦恼,心境开阔而悠然自得。这些年里,已经有十四年,我装饰佛像,塔宇光鲜亮丽。修建蜥蜴石道,直通水曹边。所有的工作,都属于我修行的成果,舍弃这些是为了助道安禅。感到惭愧,其实一无所得,唯有本觉的性情明亮而圆满。
注释:
- 当涂: 指地点,可能指作者的居住地。
- 弃儒奉道: 舍弃儒家学说,奉行道教。
- 六尘缘: 指世俗的烦恼与牵挂。
- 般若: 智慧,尤其是佛教中的智慧。
- 坦荡悠然: 形容心境开阔、安详自在。
- 装銮佛像: 指装饰佛像。
- 遮蜴石道: 修建通往某处的道路,可能是指石制的道路。
- 水曹边: 指靠近水边的地方,具体地名未详。
- 本觉性明圆: 指本来的觉悟状态,明亮而圆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如愚居士,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出深厚的道教思想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作者选择放弃世俗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教的真谛。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我修行的叙述,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提到的“弃儒奉道”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儒家学说的反思,更显示了他对道教哲学的执着。诗人在提到“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时,表达了他对尘世烦恼的脱离,强调了修行带来的内心安宁。
通过“般若力,掀翻烦恼”一句,诗人展现了智慧在心灵解脱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智慧能够帮助人们超越烦恼。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多年来对佛教文化的投入,修建佛像和道路的细节,体现了他在修道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然而,在最终的感悟中,诗人承认“了无所得”,揭示了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成就。
整首诗气韵悠长,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作者独特的道教风格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我在当涂的地方,放弃了儒家学说,追随道教。
- 遵行圣诲多年:遵循圣人的教诲已经多年。
- 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已经过了三十年,断绝了世俗的烦恼。
- 因习业自当度日:因为在学习和修行上,应该安分地度过每一天。
- 未尝谒见豪贤:从未拜见过那些豪杰和贤士。
- 般若力,掀翻烦恼:通过智慧,推翻了内心的烦恼。
- 坦荡独悠然:心境开阔,独自安然自在。
- 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这一来,已经十四年,装饰佛像。
- 塔宇尽光鲜:塔和建筑都显得光鲜亮丽。
- 造遮蜴石道,直至水曹边:修建蜥蜴石道,直达水边。
- 都系束修已镪:这些都是修行的成果。
- 舍为助道安禅:舍弃这些是为了助道与安禅。
- 知惭愧,了无所得:知道惭愧,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得到。
- 本觉性明圆:唯有本性的觉悟是明亮而圆满的。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弃儒奉道”,强调了两种思想的对立。
- “般若力”与“烦恼”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智慧的力量。
-
主题思想: 该诗探讨了修行与自我觉悟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入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佛像:象征信仰与精神寄托。
- 蜥蜴石道:代表修行的道路与过程。
- 水曹边: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放弃哪种学说?
- A. 道教
- B. 儒家
- C. 墨家
- D. 法家
-
诗中提到的“般若力”代表什么?
- A. 权力
- B. 智慧
- C. 财富
- D. 声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杜甫: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by 李白: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诗词对比:
- 如愚居士《满庭芳》 与 王维《鹿柴》:两者均体现了超然物外的心境,但如愚更侧重于对道教的探索,而王维则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歌创作》
- 《如愚居士生平考》
以上内容为《满庭芳》的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