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楼》

时间: 2025-01-04 08:14:58

峭寒霜叶又辞柯,有恨如人离拆。

此际多愁多感,明月宁知得。

片云伫到天涯,清露滴残秋色。

已拌云山遥隔。

空系人思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峭寒霜叶又辞柯,有恨如人离拆。此际多愁多感,明月宁知得。片云伫到天涯,清露滴残秋色。已拌云山遥隔。空系人思忆。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霜叶又一次离开了树枝,心中有着如同人离散般的怨恨。此时此刻,满怀愁绪,明月又怎能知道我的忧伤呢?薄薄的云彩停留在天边,清晨的露水滴落着残留的秋色。山的那边已然遥远,只能空自系念牵挂。

注释:

  • 峭寒:形容寒冷刺骨。
  • 辞柯:指树叶离开树枝。
  • 有恨如人离拆:比喻心中的怨恨像人们的离别一样。
  • 此际:此时此刻。
  • 明月宁知得:明月难以理解我的心情。
  • 片云:一片云彩。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已拌云山遥隔:已经和山云隔得很远。
  • 空系人思忆:只能空自挂念和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明月”常常在古诗中象征思念和远方的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使得情感更加深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尊岳(字希舜),近代诗人,擅长古诗词,追求情感的深刻表达,常利用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经历某种离别或孤独的情境,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望仙楼》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古诗,诗人用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忧伤与思念。开篇的“峭寒霜叶又辞柯”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的凄凉,霜叶的凋零不仅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也隐喻着人事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接着,诗人通过“有恨如人离拆”直接表明了心中的怨恨与不甘,这种情感的表达显得更加真挚而深刻。

“此际多愁多感,明月宁知得”一联,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孤独感。明月本是人们寄托思念的象征,但在诗人眼中,它却似乎无法理解他的愁绪,反而显得更加无奈与孤独。诗中的“片云伫到天涯”与“清露滴残秋色”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诗人将自身的思念与自然的景象融合,使得诗句既有意境又富有情感。

整首诗在修辞上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悲秋的情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峭寒霜叶又辞柯:描绘了寒冷的霜叶从树上飘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有恨如人离拆:表达了心中对离别的怨恨,感情深厚。
    • 此际多愁多感:表达了此时此刻心中满是愁苦与感慨。
    • 明月宁知得:明月无法理解诗人的忧伤,表现出孤独感。
    • 片云伫到天涯:描绘了远方的云彩,也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思念。
    • 清露滴残秋色:通过露水的描写,反映出秋天的凋零与伤感。
    • 已拌云山遥隔:诗人感到与远方的隔阂,内心的思念愈发深切。
    • 空系人思忆:最终表明只能空自思念,情感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怨恨比作人离散,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明月以情感,使其成为理解诗人心情的对象。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与无奈,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霜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明月:思念与孤独的象征,常用来寄托情感。
  • 片云:象征遥远的思念与无尽的牵挂。
  • 清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秋天的凋零。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思念
      • C. 离别
    2. 诗中“霜叶又辞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愁苦
      • C. 忧虑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平静

答案

  1. B. 思念
  2. B. 愁苦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思念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
  • 诗词对比

    • 《望仙楼》《静夜思》:两者均通过月亮表达思念之情,但《望仙楼》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静夜思》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古诗词研究文章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