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凄切。一派清砧愁欲绝。万户秋光滴。远如繁筝响急,近似寒蛩低咽。梦断玉关无信息。思妇心偏结。
白话文翻译:
声音凄婉切近,宛如清脆的砧声让人愁苦欲绝。万家灯火中,秋意深浓,仿佛在滴落。远处的声音如同急促的筝声,近处则似寒蝉低声啼鸣。梦已断裂,玉关那边没有任何消息,思念的妻子心中愁结更深。
注释:
- 凄切:形容声音悲伤而清晰。
- 清砧:清脆的砧声,砧是指用来捣衣服的工具,砧声常常使人联想到辛劳与思念。
- 万户秋光滴:指万家灯火在秋天的映照,意象中透出一种孤独与寂寥。
- 繁筝:形容筝声复杂、悠扬而急促。
- 寒蛩:寒蝉,通常在秋天鸣叫,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梦断玉关:玉关即玉门关,古代边塞的地名,指代远方的情人或战士。
- 思妇:思念丈夫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工诗词,风格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题材。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中表现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强烈思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体现了薄命女子的悲惨命运。
诗歌鉴赏:
《薄命女 其二 夜听捣衣声》是一首深情而哀婉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音响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思妇在夜晚独处时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声凄切”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悲凉的氛围,清砧的声音不仅是生活的音符,更是心灵深处愁苦的回响。接着,万户灯光的描写,既渲染了秋夜的静谧,又加深了思妇的孤独感。
“远如繁筝响急,近似寒蛩低咽”,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对比,远处的筝声与近处的蛩鸣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快速而急促,后者则显得低沉而无力,象征着思妇心中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同时,梦断玉关的意象,传达出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无尽思念与无奈,令人心生怜惜。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极为细腻,透过简单的生活音响,映射出深层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女性在命运面前的脆弱与坚韧,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声凄切”:声音凄婉,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
- “一派清砧愁欲绝”:清脆的砧声,令人感到愁苦。
- “万户秋光滴”:万家灯火的秋意,映衬出孤独的气氛。
- “远如繁筝响急,近似寒蛩低咽”:音响的对比,表现思妇的情感。
- “梦断玉关无信息”:梦中对远方的思念无果。
- “思妇心偏结”:思妇心中的愁苦更加加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声音比作筝声与蛩鸣,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中运用较强的对仗,使得诗歌韵律感增强。
- 意象:通过声音、光影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薄命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她在无尽愁苦中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脆弱命运。
意象分析:
- 声音:砧声、筝声、蛩声,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悲伤。
- 光影:秋光、万户灯火,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的深邃。
- 梦与现实:梦断的意象,反映出对幸福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声凄切”指的是(A)快乐的声音(B)悲伤的声音(C)清脆的声音。
- “梦断玉关”中的“玉关”指的是(A)一个地方(B)一个人(C)一个事件。
- 诗中使用的比喻手法主要体现在(A)声音的描绘(B)色彩的运用(C)人物的刻画。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的《无题》:同样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情感的复杂。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夜晚的描写,表现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董元恺的作品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笔调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了董元恺及同时代诗人的作品,便于理解清代诗词的发展与风格。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赏析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