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

时间: 2025-01-19 21:52:08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

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
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白话文翻译:

夜色刚刚变得苍茫,夜深时分光辉显得广阔。
稍微转身,西边走廊的光芒渐渐照满南窗前。
更何况这片绿草如茵,清晨的露水还在大地上。
落叶声沙沙作响,惊飞的鸟儿影子摇曳不定。
栖息的鸟儿还未安稳,愁苦的人又怎能入睡?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然:形容夜色深沉,色彩显得暗淡。
  • 浩然:形容光辉广阔、清澈。
  • 绿芜地:指生长着绿草的地方。
  • 清露:指清晨的露水。
  • 策策:形容落叶声的细微和轻柔。
  • 翩翩:形容鸟儿飞舞的姿态轻盈。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落叶”与“栖禽”常常在古诗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秋天及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成都,后任职于长安等地。白居易以其作品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创作背景: 《秋月》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起伏之际,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愈加深刻,常借秋月、落叶等意象抒发自己的思索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秋月》描绘了一个初秋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夜色的变化与自然的静谧,却又在宁静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愁。首句“夜初色苍然”抓住了夜晚的初始状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寂寥感。随着诗句的推进,光辉的浩然和西廊南窗的描写,不仅表现出夜晚的变化,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诗中“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则将自然之美与人心的愁苦对比,虽然自然界依旧生机盎然,但内心的愁苦却难以释怀。紧接着“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则通过细腻的声音与影像描绘,渲染出一种生动的秋日景象,落叶的声音和飞鸟的影子都在提醒着诗人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最后两句“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将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鸟儿尚且难以安稳,而愁苦的人又怎能安心入睡?整首诗在描写秋夜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和愁苦,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初色苍然:夜晚刚开始,天色显得苍茫。
  • 夜深光浩然:夜深时分,光辉显得广阔。
  •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稍微转身,西廊的光渐渐映满南窗。
  •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这里是绿草如茵的地方,还有晨露滋润的大地。
  • 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落叶沙沙作响,惊起飞鸟的影子摇曳。
  •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栖息的鸟儿尚未安稳,愁苦的人又怎能入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色比作苍然,形象生动。
  • 拟人:落叶和鸟儿的描写,赋予自然界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前后句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着时光流逝,生命的无常。
  • 落叶:代表着生命的结束和季节的更替。
  • 飞鸟: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然”意思是: A. 清澈 B. 深沉 C. 繁华 D. 明亮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愁苦心情? A. 绿芜 B. 清露 C. 落叶 D. 繁星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无常 C. 个人的成就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秋月》与李白的《静夜思》都以夜晚和月亮为主题,但白居易更侧重于表达内心的忧愁,而李白则更多地抒发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