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时间: 2025-01-01 12:4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作者: 杜甫 〔唐代〕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白话文翻译:
诸葛亮的伟大名声传遍宇宙,
他的宗亲遗像高洁肃穆。
三国时期的割据局面,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根羽毛。
在伯仲之间看到了伊吕,
指挥之下却失去了萧曹的英明。
汉朝的盛世最终难以恢复,
我心志已决,终究要为军务辛劳。
注释:
- 诸葛:指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宇宙:这里指广阔的天地,象征着诸葛亮的影响力。
- 宗臣:指诸葛亮的宗族和家人。
- 三分割据: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割据局面。
- 云霄:形容高空,意指伟大的名声。
-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都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形容人才出众。
- 萧曹:指萧何与曹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汉祚:指汉朝的统治,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
- 志决身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军务的决心和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情感真挚,常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在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时的杜甫正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岁月,心中充满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诗歌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通过对诸葛亮和三国割据局面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诸葛大名垂宇宙”,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的名字依然熠熠生辉,显示出他卓越的才能与影响力。接着通过“宗臣遗像肃清高”,强调了诸葛家族的清高与正直。
诗中“万古云霄一羽毛”一句,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功业终究显得渺小,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叹。接下来提到的“伯仲之间见伊吕”,则是在赞美那些杰出的历史人物,表明他们之间的竞争与较量。最后两句“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则直白地表达了杜甫对汉朝盛世难以再现的悲哀,以及对自己身处动荡时代的无奈和辛劳。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深沉的历史忧虑,同时又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交织其中,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的名声流传至宇宙间,形容他的伟大和影响深远。
- 宗臣遗像肃清高:诸葛亮的宗族和后人遗留下来的形象高洁而庄重,反映他的品德。
- 三分割据纡筹策:三国时期的战略布局,暗示了当时的复杂局势和权力斗争。
- 万古云霄一羽毛:历史长河中,各种英雄人物的成就终归渺小,体现了历史的无情。
- 伯仲之间见伊吕:在优秀的人才之间,诸葛亮与伊尹、吕尚并列,表现出他的杰出才华。
- 指挥若定失萧曹:虽然指挥如同定盘星,但却失去了萧何与曹操的明智与果决。
- 运移汉祚终难复:历史的变迁使得汉朝的盛世难以恢复,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
- 志决身歼军务劳:作者决心投身于军事事务,面对艰辛与困扰,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古云霄一羽毛”,以羽毛比喻历史的渺小,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 对仗:如“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排比的特征,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人物的伟大与历史兴衰的感慨,表现了杜甫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对诸葛亮的敬仰,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敬畏,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象征。
- 汉朝:辉煌与荣耀的代表。
- 羽毛:渺小与无常,象征历史的沧桑。
- 伊吕:优秀人才的象征,代表着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诸葛亮的名声被形容为: A. 渺小
B. 流传至宇宙
C. 只存在于地方
D. 不为人知 -
“万古云霄一羽毛”中“羽毛”象征: A. 轻盈
B. 渺小
C. 高贵
D. 重量 -
杜甫在诗中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是: A. 轻蔑
B. 崇敬
C. 忽视
D. 怀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蜀相》:同样是关于诸葛亮的诗,表达了对其忠诚与才智的赞美。
- 《春望》:杜甫的另一首名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为唐代诗人,李白表现出豪放与乐观,而杜甫则沉重和忧虑,展现了不同的诗风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