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禅房,墙壁上画满了瀛州的景象,令人感到悠远的意境。赤日照耀下,石林显得气势磅礴,江海在青天之下流淌。锡杖飞来,常有仙鹤相伴,饮酒时也不惊动那悠然的鸥鸟。似乎我已经找到了通往庐山的道路,真的跟随惠远的足迹漫游。
注释:
字词注释:
- 顾虎头:指的是一种山石形状像虎头的地方,暗喻其险峻。
- 满壁画瀛州:瀛州是神话中的理想境界,诗人以此描绘禅房的宁静与美好。
- 锡飞常近鹤:锡杖是和尚的法器,鹤象征着高洁与长寿。
- 杯度不惊鸥:喝酒时不惊动在旁的鸥鸟,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庐山路,惠远游:庐山是有名的名山,惠远是指禅宗大师惠能,暗示与高人同行的意境。
典故解析:
- 瀛州:在古代文学中常指理想的境界,借以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惠远:指的是唐代禅宗大师惠能,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诗中提到他,表明诗人与之有精神上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安史之乱的动荡,其诗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诗人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时常向往宁静的生活。在这首诗中,杜甫寄情于禅宗,表达了对闲适、超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玄武禅师屋壁》是杜甫在中江大雄山的一次写照,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与心灵宁静的渴望。开篇以“何年顾虎头”引入,设置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场景,使人产生对过去的追忆和思索。接着,诗人通过“满壁画瀛州”展示了禅室的墙壁上绘满了理想境界的画作,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在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观,“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色彩鲜明,意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而后两句“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则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态度,诗人似乎在与高洁的仙鹤和悠闲的鸥鸟为伴,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最后,诗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庐山象征着高洁的思想,惠远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心境的升华,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年顾虎头:提问的方式引入,暗示过去的回忆。
- 满壁画瀛州:墙壁上画满了理想的美景,象征着精神的追求。
- 赤日石林气:描写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雄浑的气氛。
- 青天江海流:展现自然广阔的景象,象征着自由与开阔。
- 锡飞常近鹤:表达了诗人与高洁之物的亲近。
- 杯度不惊鸥: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似得庐山路:暗示寻找通往高洁思想的道路。
- 真随惠远游:强调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壁画瀛州”,将理想境界比作壁画。
- 拟人:如“杯度不惊鸥”,赋予鸥鸟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世界的反映,表达了对宁静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头:象征险峻与探索。
- 瀛州:理想与幻想的象征。
- 赤日、青天: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广阔。
- 锡杖、鹤:象征高洁与追求。
- 鸥:象征闲适与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瀛州”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未来的希望
D. 古代名山 -
诗中提到的“锡飞常近鹤”中的“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乐器
C. 和尚的法器
D. 一种鸟 -
“杯度不惊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紧张忙碌
B. 悠闲自得
C. 追求功名
D. 忧国忧民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 vs 王维《终南山》:两首诗均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杜甫更注重内心的哲思,而王维则更侧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全集》
- 《中国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