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山堂
作者: 尤袤 〔宋代〕
草堂有遗基,榛莽岁月久。
我来始经葺,挹翠开户牖。
群山供啸傲,万象皆奔走。
所以名乐山,欲企仁者寿。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有一座草堂的遗址,经历了许多年的荒废与杂草丛生。我来到这里,才开始进行修缮,打开窗户迎接青翠的风光。四周的群山显得气宇轩昂,万物似乎都在奔腾而走。因此这里被称作乐山,希望仁德之人能够长寿。
注释
- 草堂:草屋,指简陋的居所。
- 遗基:遗留下来的基础,指草堂的遗址。
- 榛莽:指杂草丛生的荒地。
- 挹翠:挹,意为汲取,吸引;翠,指青翠的景色。
- 开户牖:打开窗户。
- 啸傲:高昂自得,形容山势雄伟。
- 万象:指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
- 欲企仁者寿:希望有仁德的人能够长久健康。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特定典故,但“仁者”一词强调了道德修养与长寿的关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修身齐家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袤,字仲明,号云溪,宋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乐山堂》创作于诗人修缮一处荒废的草堂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仁德者长寿的美好期盼。
诗歌鉴赏
《乐山堂》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景象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热爱。诗开头便提到“草堂有遗基”,表明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情感。经过岁月洗礼的草堂,承载着过去的回忆,诗人通过修缮草堂,重拾与自然的联系。接着,诗人描述了打开窗户迎接“翠”色的景象,表现出他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珍视。
“群山供啸傲,万象皆奔走”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山的壮丽与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势。最后一句“欲企仁者寿”更是将诗的主题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仁德之人长寿的美好祝愿,折射出一种人文关怀和道德理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美,又蕴含了哲理,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堂有遗基:草堂的基础仍在,暗示这地方曾经的繁盛。
- 榛莽岁月久:经过长时间的荒废,周围长满了杂草。
- 我来始经葺:我来到这里,开始进行修缮,表达了重建的希望。
- 挹翠开户牖:打开窗户,迎接青翠的景色,体现了对自然的渴望。
- 群山供啸傲:高耸的群山显得威风凛凛,表达了自然的雄伟。
- 万象皆奔走:自然万物都在快速变化,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 所以名乐山: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乐山,强调了自然的美好。
- 欲企仁者寿:希望仁德之人能够长寿,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群山供啸傲”比拟山的气势。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万象皆奔走”赋予生命,增强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仁德的崇尚,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以及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堂:象征着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
- 群山: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力量。
- 万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 仁者:象征着道德与理想。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人心中理想的山水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榛莽”指的是: A. 清澈的溪水
B. 杂草丛生的荒地
C. 高耸的山脉
D. 繁华的城市 -
诗人希望“仁者”能够: A. 享受自然
B. 长寿
C. 致富
D. 成名 -
“群山供啸傲”形容的是: A. 山的宁静
B. 山的雄伟
C. 山的柔和
D. 山的神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诗词对比
尤袤的《乐山堂》与王维的《山中杂诗》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尤袤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道德理想,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与感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选》
这些书目为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