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时间: 2025-01-14 23:56:22意思解释
浪淘沙令
作者:王直 〔明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风暖翠烟飘,残雪都消。游丝百尺堕晴霄。可惜春光容易过,又近花朝。驱马第三桥,芳意萧条。竹林浑未放夭桃。瘦尽城南千树柳,不似宫腰。
白话文翻译:
春风温暖,绿色的烟雾轻轻飘荡,残留的雪花也都融化了。游丝如百尺长,飘落在晴空之中。可惜春光如流水般逝去,花朝又快要到了。驱马经过第三座桥,芳香的气息已经开始稀薄。竹林中尚未开花的桃树,城南的千树柳已经瘦尽,无法与宫女的纤腰相比。
注释:
- 翡烟:翠绿色的烟雾,形容春天的气息。
- 游丝:形容轻柔的丝线,暗指春天的柔情。
- 花朝:指春天的花事,寓意春天即将过去。
- 第三桥:可能指一处景点,具体位置不详。
- 瘦尽:形容柳树的萎缩。
- 宫腰:形容女子纤细的腰身。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花朝”是春天花卉盛开的时节,在古代常用于指代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人通过对比竹林未开花的桃树与宫女的纤细,表现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直,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春天的景色为主题,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因而产生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温暖的春风和融化的残雪,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美好。然而,诗人在欣赏春色的同时,心中却满是惋惜。这种矛盾的情感从诗中显现出来:一方面是对春天美丽景色的赞美,另一方面又是对春光易逝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浓厚的生命哲学。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用“瘦尽城南千树柳”来表达心中对时光的感慨,柳树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而“宫腰”则是对美的向往,以此来反衬失去的美好。整体而言,诗歌不仅具有视觉的美感,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暖翠烟飘:春风温暖,带来翠绿的气息,描绘出春天的美好。
- 残雪都消:冬天的痕迹已经消失,春意正浓。
- 游丝百尺堕晴霄:轻柔的丝线似的春风在晴空中飘荡,形象生动。
- 可惜春光容易过,又近花朝:感叹春天的美好时光短暂,花朝又要来临,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 驱马第三桥,芳意萧条:骑马经过第三座桥,感受到春意渐渐消散。
- 竹林浑未放夭桃:竹林中的桃花还未开放,显得有些冷清。
- 瘦尽城南千树柳:城南的柳树已经瘦弱,象征春天的凋零。
- 不似宫腰:用宫女的纤细腰身来对比,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游丝”比喻春天的柔情。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得春天的景色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个体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命。
- 残雪:代表冬天的结束与春天的来临。
- 游丝:寓意轻柔与春天的气息。
- 花朝:象征春天花开的时节。
- 柳树:常用以象征柔弱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柳树 B. 春风 C. 桃花 D. 残雪
-
诗中提到的“宫腰”主要是用来比喻什么? A. 美丽的柳树 B. 诗人的心情 C. 纤细的身材 D. 春天的短暂
-
“驱马第三桥,芳意萧条”中“芳意”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春天的气息 C. 诗人的忧伤 D. 竹林的桃花
答案:
- B. 春风
- C. 纤细的身材
- B. 春天的气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直的《浪淘沙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王直的诗更注重景象描绘,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直传》
- 《古诗词精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