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觉度寺)》
时间: 2025-01-04 08:5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觉度寺)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席地赏残红。少驻孤蓬。
一春不奈雨和风。
雨自无情风有恨,花片西东。
云淡远峰浓。绿遍高桐。
神仙知在此山中。
万古消凝多少事,目尽晴空。
白话文翻译:
在地上席地而坐,欣赏着残余的花红。
我稍稍停留在孤独的蓬草旁。
这一春天,无法承受雨水与风的交融。
雨是无情的,风却带着怨恨,花瓣随风飘散,向西向东。
云淡风轻,远处的山峰愈加浓郁。
神仙似乎隐居在这山中。
多少年间的种种事情在这里消逝,极目望去,一片晴空。
注释:
- 席地:在地上铺开坐下。
- 残红:指春天花开的余晖,花朵的残留。
- 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孤独或无依无靠的人。
- 奈:能够忍受。
- 无情:指雨水冷酷无情。
- 有恨:风带有怨恨,传达出情感。
- 神仙:传说中隐居于山林的人物。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及的“神仙”意指陶渊明所描绘的隐逸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万古消凝”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觉度寺所作,诗人利用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感受,结合了对环境的观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觉度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席地赏残红”引入,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景,似乎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接下来的“少驻孤蓬”则暗示了孤独与思索,诗人在此时此地,既享受自然的美,又感受到内心的孤寂。
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把春天的雨与风化作情感的象征。雨被描绘为“无情”,而风则“有恨”,此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复杂情感。花瓣随风飘散,既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人生无常的隐喻。
最后几句,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的山峰与晴空,表达了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与理想。整首诗的情感在清新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结合自然景色与人生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席地赏残红:描绘在自然中静坐欣赏花朵,表现出一种悠闲状态。
- 少驻孤蓬: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一春不奈雨和风:春天的雨水和风让诗人感到无奈。
- 雨自无情风有恨:雨水无情,风却带有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 花片西东:花瓣随风飘散,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云淡远峰浓:远处山峰愈加浓重,体现出深远的意境。
- 神仙知在此山中:隐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万古消凝多少事,目尽晴空:感慨历史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雨与风的情感象征。
- 对比:雨的无情与风的有恨形成强烈对比。
- 拟人:将风赋予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无常与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残红: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孤蓬:代表孤独和无依无靠。
- 雨与风:象征自然的无情与情感。
- 晴空:象征希望与理想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席地赏残红”意指: A. 在地上吃饭
B. 在地上欣赏花朵
C. 在地上睡觉
D. 在地上读书 -
“雨自无情风有恨”中“无情”是形容什么? A. 风
B. 雨
C. 花
D. 诗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与《浪淘沙》的闲适自然形成对比,前者强调社会责任,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华诗词典》
- 《古诗词鉴赏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