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泉险道》
时间: 2025-01-19 18:58: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炭泉险道 文同 〔宋代〕
一涧呀然截乱峰,更于何处问途穷。 高深出井又入井,曲直上弓还下弓。 绝底乍临浑偪仄,危颠才彻似飞冲。 我来行县须经此,正在炎炎三伏中。
白话文翻译:
一条深涧突然横断群峰,更在何处询问道路的尽头。 高低起伏如同进出井口,曲折蜿蜒犹如弓弦上下。 刚到谷底感到异常狭窄,攀至顶峰才觉仿佛飞翔。 我前来巡视必须经过这里,正值酷热的三伏天。
注释:
- 呀然:形容深涧的突然出现。
- 截:横断。
- 乱峰:群峰。
- 途穷:道路的尽头。
- 出井又入井:形容道路高低起伏。
- 上弓还下弓:比喻道路曲折蜿蜒。
- 浑偪仄:异常狭窄。
- 危颠:山顶。
- 才彻:才到达。
- 飞冲:形容攀登至顶峰的感觉。
- 行县:巡视县境。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此诗描绘了作者巡视县境时经过的一条险峻道路,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文同在巡视县境时,经过了一条险峻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险峻和曲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旅途的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条险峻道路的景象。诗中“一涧呀然截乱峰”一句,以“呀然”形容深涧的突然出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高深出井又入井,曲直上弓还下弓”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高低起伏和曲折蜿蜒。最后两句“我来行县须经此,正在炎炎三伏中”,不仅点明了作者的行踪,也增添了旅途的艰辛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旅途的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涧呀然截乱峰”:首句以“呀然”形容深涧的突然出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截乱峰”则描绘了深涧横断群峰的景象。
- “更于何处问途穷”: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道路尽头的疑惑,增强了旅途的未知感。
- “高深出井又入井”: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高低起伏,如同进出井口一般。
- “曲直上弓还下弓”:这句以弓弦的上下比喻道路的曲折蜿蜒,增强了形象感。
- “绝底乍临浑偪仄”:描绘了刚到谷底时的狭窄感,增强了旅途的艰辛感。
- “危颠才彻似飞冲”:表达了攀登至顶峰时的飞翔感,增强了旅途的成就感。
- “我来行县须经此”:点明了作者的行踪,增添了旅途的实际感。
- “正在炎炎三伏中”:最后一句点明了时间,增添了旅途的艰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深出井又入井”和“曲直上弓还下弓”,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高低起伏和曲折蜿蜒。
- 拟人:如“一涧呀然截乱峰”,以“呀然”形容深涧的突然出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对仗:如“高深出井又入井,曲直上弓还下弓”,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条险峻道路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旅途的体验。诗中通过对道路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未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旅途的成就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涧:深涧,象征着险峻和未知。
- 峰:群峰,象征着高远和壮丽。
- 井:进出井口,象征着高低起伏。
- 弓:弓弦上下,象征着曲折蜿蜒。
- 底:谷底,象征着狭窄和艰辛。
- 颠:山顶,象征着高远和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涧呀然截乱峰”中的“呀然”形容的是什么? A. 深涧的突然出现 B. 群峰的壮丽 C. 道路的曲折 D. 旅途的艰辛
-
诗中“高深出井又入井”中的“出井又入井”比喻的是什么? A. 道路的高低起伏 B. 深涧的突然出现 C. 群峰的壮丽 D. 旅途的艰辛
-
诗中“曲直上弓还下弓”中的“上弓还下弓”比喻的是什么? A. 道路的曲折蜿蜒 B. 深涧的突然出现 C. 群峰的壮丽 D. 旅途的艰辛
-
诗中“我来行县须经此”中的“行县”指的是什么? A. 巡视县境 B. 经过深涧 C. 攀登山顶 D. 询问道路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景色的宁静与美丽,与文同的诗作在描绘自然景观上有相似之处。
- 杜甫《望岳》:表达了对泰山的敬畏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与文同的诗作在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文同《炭泉险道》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文同的诗作更注重旅途的艰辛和未知,而王维的诗作则更注重景色的宁静与美丽。
- 文同《炭泉险道》与杜甫《望岳》: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但文同的诗作更注重旅途的体验,而杜甫的诗作则更注重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文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是了解文同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