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庆寿》
时间: 2025-01-08 19:04: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庆寿》
作者:李昌祺 〔明代〕
过元宵五日,灯山罢寿筵张。
喜盛集亲朋,争喧鼓吹,满泛壶觞。
八仙共教童子,送蟠桃封寄与翁尝。
甘比玉杯云液,冷如金碗冰浆。
佳儿拜捧上高堂。
擘破散奇香。
恰半枚入口,身田温暖,腑脏清凉。
管取延年却老,转颜红发黑更瞳方。
此去才周花甲,从头再数何妨。
白话文翻译
元宵节过了五天,灯火辉煌的寿筵已经摆好。
喜庆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争相喧闹,鼓乐声声,酒杯满溢。
八仙教导童子,送来蟠桃,特意寄给老人品尝。
这桃子甜美,比玉杯中的美酒更佳,
冷如金碗里的冰浆。
可爱的孩子们拜奉在高堂之上。
破开它,散发出奇妙的香气。
刚吃一半,身体感到温暖,内脏也清凉。
想要延年益寿,青春再现,面色红润,头发黑亮,目光如新。
不过才过了六十岁,重新数起年龄又何妨?
注释
- 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象征团圆和喜庆。
- 灯山:指用灯笼装饰的山,代表节日的热闹氛围。
- 蟠桃:传说中的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寿。
-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或房间,象征家庭的富贵和尊贵。
- 腑脏:指内脏,常用以形容身体的健康状态。
- 花甲:指六十岁,因六十年为一个甲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昌祺,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典雅,常多描写生活中的欢庆场景。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庆寿》作于元宵节后庆祝生辰的场合,表达了作者对于寿宴的欢喜和对于长寿的期待,反映了明代社会对节日庆典和家庭聚会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庆寿》以欢快的语调描绘了元宵节后庆祝寿宴的场景,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节日气氛。开篇通过描写灯火辉煌的寿筵,立即营造出一种热烈喜庆的氛围,诗人通过“喜盛集亲朋”的画面,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温暖。接着,八仙教童子送蟠桃的情节,既增添了神话色彩,又象征着长寿的美好祝愿。
在细腻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甘比玉杯云液,冷如金碗冰浆”,将桃子的甘美与酒的清凉对比,突出桃子的珍贵与美味,为寿宴增添了几分生动的色彩。同时,孩子们在高堂上恭敬地拜奉,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
结尾部分,诗人以“此去才周花甲,从头再数何妨”收尾,既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老年人的智慧与洒脱。这首词在欢庆的氛围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长久生命的期盼,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元宵五日,灯山罢寿筵张。
描述元宵节后的五天,寿宴的布置已经完成。 -
喜盛集亲朋,争喧鼓吹,满泛壶觞。
欢庆的亲友齐聚,热闹非凡,酒水满溢。 -
八仙共教童子,送蟠桃封寄与翁尝。
八仙传授童子,赠送蟠桃,象征祝福长寿。 -
甘比玉杯云液,冷如金碗冰浆。
桃子的甘美与酒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 -
佳儿拜捧上高堂。
孩子们恭敬地将食物奉上,显示家庭和睦。 -
擘破散奇香。
打开桃子,散发出奇妙的香气,令人垂涎。 -
恰半枚入口,身田温暖,腑脏清凉。
吃了一半,感觉身体温暖,内脏清凉。 -
管取延年却老,转颜红发黑更瞳方。
期望能延年益寿,容颜红润,头发黑亮。 -
此去才周花甲,从头再数何妨。
刚过六十岁,重新数年龄又何妨,表现洒脱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桃子的甘美与酒的清凉形成对比,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八仙共教童子”赋予了人性化的行为,使其更具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庆祝长寿的主题,表达了对亲友团聚的珍视和对长寿的美好祝愿,反映了明代家庭文化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山:象征节日的喜庆和繁华。
- 蟠桃:象征长寿与幸福。
- 高堂:象征家庭的和谐与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昌祺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蟠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长寿
C. 快乐
D. 和平 -
诗中描述的宴会是在什么节日后举行的?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木兰花慢·庆寿》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表达了对人生、时间的思考,但李昌祺更聚焦于家庭聚会的欢庆氛围,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文学史》
- 李昌祺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