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游山 熊孺登 〔唐代〕 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 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像云一样自由的身躯,在每一座山中游走,哪里有灵山不是归宿呢?傍晚时分,寒林中走向古老的寺庙,雪花飘落在僧人的水田衣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身:比喻僧人自由自在的身躯。
- 自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这里泛指佛教圣地。
- 日暮:傍晚时分。
- 寒林:寒冷的树林。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水田衣:僧人的袈裟,因其形状像水田而得名。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来表达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孺登,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和僧侣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山水的情景,表达了僧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教圣地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水间自由游走的情景。首句“云身自在山山去”,以云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僧人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次句“何处灵山不是归”,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归属感。后两句“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僧人在寒冷的傍晚走向古寺的情景,雪花落在僧衣上,增添了一丝禅意和超脱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僧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教的虔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云身自在山山去”:以云为喻,形容僧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在山中游走。
- 次句“何处灵山不是归”:表达了僧人对佛教圣地的向往,无论何处,只要是灵山,都是他的归宿。
- 后两句“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具体描绘了僧人在傍晚时分走向古寺的情景,雪花落在僧衣上,增添了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以云喻僧人的自由身躯。
- 拟人:将雪花拟人化,形容其飞落在僧衣上。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僧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教圣地的向往,以及超然物外的禅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身:自由自在的身躯。
- 灵山:佛教圣地,象征僧人的归宿。
- 日暮:傍晚时分,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 寒林:寒冷的树林,增添了诗的意境。
- 古寺:古老的寺庙,象征僧人的修行之地。
- 雪花:飞舞的雪花,增添了诗的禅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身自在山山去”中的“云身”比喻什么? A. 僧人的自由身躯 B. 云朵 C. 山峰 答案:A
-
诗中“何处灵山不是归”表达了僧人的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佛教圣地的向往 C. 对自然的喜爱 答案:B
-
诗中“雪花飞满水田衣”中的“水田衣”指的是什么? A. 僧人的袈裟 B. 农田 C. 水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间的宁静和僧人的生活。
- 杜甫的《望岳》: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熊孺登的《送僧游山》:两者都描绘了山水间的宁静,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隐逸生活的恬淡,而熊孺登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僧人的自由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熊孺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