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马判官赴安南 故人交趾去从军,应笑狂生挥阵云。 省得蔡州今日事,旧曾都护帐前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的老朋友前往交趾从军,他应该会嘲笑我这个狂放的书生挥舞战旗的模样。我深知蔡州今日的战事,这些都是我曾在都护帐前听闻的旧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故人:老朋友。
- 交趾:古代地名,今越南北部。
- 狂生:自谦之词,指自己。
- 挥阵云:指挥战旗,形容参与军事行动。
- 省得:明白,知道。
- 蔡州:古代地名,今河南汝南。
- 都护:古代官职,负责边疆军事和行政事务。
典故解析:
- 蔡州今日事:指当时蔡州的战事或政治情况。
- 旧曾都护帐前闻:指作者曾在都护的帐前听闻过相关军事或政治信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孺登,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军事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熊孺登送别友人马判官赴安南从军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赴边疆从军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诗中“应笑狂生挥阵云”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幽默自嘲,也透露出对战争的无奈和苦涩。后两句通过对蔡州战事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故人交趾去从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赴边疆的感慨和祝福。
- 第二句:应笑狂生挥阵云,通过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幽默和对战争的无奈。
- 第三句:省得蔡州今日事,表明诗人对当前战事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担忧。
- 第四句:旧曾都护帐前闻,回顾了诗人过去的经历,加深了对战争的理解和对友人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挥阵云”比喻指挥战旗,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省得蔡州今日事,旧曾都护帐前闻”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战争,通过送别友人赴边疆从军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深刻记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交趾:边疆的象征,代表了远行和战争。
- 挥阵云:战争的象征,代表了军事行动和指挥。
- 蔡州:战事的象征,代表了当前的军事冲突。
- 都护帐:军事指挥的象征,代表了军事决策和历史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故人交趾去从军”中的“交趾”是指哪里? A. 越南北部 B. 中国南部 C. 印度 D. 日本
-
诗中“应笑狂生挥阵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
诗中“省得蔡州今日事”中的“蔡州”是指哪里? A. 河南汝南 B. 湖北武汉 C. 江苏南京 D. 山东济南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是边塞诗,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熊孺登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友人的情感表达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熊孺登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具体战事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深刻记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熊孺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有助于深入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