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寿谢丞)》
时间: 2025-01-04 10:1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天乐(寿谢丞)》
作者: 钟辰翁 〔宋代〕
南墙槐竹风摇翠。欢声为谁吹起。
水秀龟神,松清鹤健,人在蓬壶深处。
金猊喷雾。睹鬓雪青归,脸霞红驻。
一点寿星,分明光照梅花树。
三年冰蘖清苦。这长生富贵,天应分付。
经阅黄庭,鼎烹丹井,心事澹然如水。
东山霖雨。正出洗太虚,未容别墅。
紫诏飞来,玉堂锵步武。
白话文翻译:
在南墙旁的槐树和竹子间,微风轻轻摇曳。欢快的声音是为谁而起呢?
水清而秀美,龟神在水中游动,松树清新,仙鹤健壮,人在这蓬壶深处。
金色的猊兽喷出云雾,看到白发苍苍的归人,面容如霞般红润。
一颗寿星,光芒照亮了梅花树。
经历三年的清苦,真是长生富贵,天理自有安排。
阅读《黄庭经》,在丹井中烹炼,心事如水般淡然。
东山上细雨绵绵,正是出门洗净心灵的时刻,尚未离开别墅。
紫色的召唤飞来,玉堂之中步伐铿锵。
注释:
- 槐竹:槐树和竹子,象征着清雅的环境。
- 欢声:欢快的声音,这里指宴会中的欢乐气氛。
- 龟神:传说中的神龟,象征长寿。
- 蓬壶:传说中仙人的居所,象征隐逸生活。
- 金猊:神话中的瑞兽,象征祥瑞。
- 寿星:传说中的长寿之神。
- 黄庭:指《黄庭经》,是一部道教经典。
- 鼎烹丹井:指炼丹的工具和场所,象征追求长生不老。
- 紫诏:紫色的召唤,象征天命或神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钟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与隐逸生活,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长生。
创作背景:
《齐天乐》写于钟辰翁晚年,表达了对长寿与清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道教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环境,既是对外在自然的赞美,也是内心世界的反映。
诗歌鉴赏:
《齐天乐(寿谢丞)》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以南墙槐竹为引,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清新的画面,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和心灵的宁静。作者通过“欢声为谁吹起”引出诗的主题,即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水秀龟神、松清鹤健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象征着长寿与安康。
诗中提到的“金猊喷雾”与“寿星光照梅花树”,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长寿的祝愿。作者通过“冰蘖清苦”的经历,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与艰辛,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认为长生富贵自有天命。
最后,诗中“紫诏飞来,玉堂锵步武”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交融,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空间。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蕴含着对人生、自然与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情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墙槐竹风摇翠: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以清雅之感。
- 欢声为谁吹起:引发思考,暗示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热情。
- 水秀龟神,松清鹤健:表现自然的生机,寄托对长寿的向往。
- 人在蓬壶深处:隐喻隐逸生活,表现诗人的理想状态。
- 金猊喷雾:象征祥瑞,暗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睹鬓雪青归,脸霞红驻:描绘归人的气色,表达安详之美。
- 一点寿星,分明光照梅花树:寿星的光辉映照梅花,象征长寿与美好。
- 三年冰蘖清苦:反映个人经历,提示人生的艰辛。
- 长生富贵,天应分付:表达对命运的接受与信任。
- 经阅黄庭,鼎烹丹井:表现追求长生的过程。
- 心事澹然如水:强调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 东山霖雨:自然气候的变化,暗示内心感受。
- 洗太虚,未容别墅:表达对心灵洗涤的渴望,隐喻对世俗的超脱。
- 紫诏飞来,玉堂锵步武:象征神秘的召唤,暗示与道教思想的连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经历相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和特征,使诗句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水秀龟神,松清鹤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体验的结合,表达了对长寿与富贵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对命运的接受,体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竹:象征清雅与宁静。
- 龟神:代表长寿与智慧。
- 松鹤:象征高洁与长寿。
- 寿星:长寿的象征,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梅花树:象征坚韧与美丽。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齐天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钟辰翁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金猊”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吉祥
- C. 长寿
-
“心事澹然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担忧
- B. 平静
-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钟辰翁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奔放,而钟辰翁则更显细腻与内敛。李白的《将进酒》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及时行乐,而钟辰翁的《齐天乐》则更注重对长寿与安宁的追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大全》
- 《道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