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内道场僧弘绍
贾岛 〔唐代〕
麟德燃香请,长安春几回。
夜闲同像寂,昼定为吾开。
讲罢松根老,经浮海水来。
六年双足履,只步院中苔。
白话文翻译:
在麟德年间,香火被请来点燃,长安的春天来过几次呢?
夜晚闲暇时分,与佛像一道默默寂静,白天则专心为我讲解。
讲完了佛理,松树根部的老僧,已然从海水的另一边而来。
六年来我只用双足行走,步履不过是院中苔藓。
注释:
- 麟德:指唐代的麟德年间,公元664-665年。
- 请:邀请或请求。
- 夜闲:夜晚清闲的时光。
- 像寂:佛像安静而寂寞。
- 讲罢:讲解完毕。
- 松根老:指老僧坐在松树根下。
- 经浮海水来:从遥远的海域而来到这里,意味着旅行的艰辛。
- 双足履:用双脚走路。
- 院中苔:院子里的青苔,象征着宁静和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崇宾,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严谨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常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贾岛的晚年,反映了他在道场中的闲暇生活与修行。他的诗往往与禅宗思想相关,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内心宁静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内道场僧弘绍》是一首抒发内心宁静和对佛教修行反思的诗作。开篇的“麟德燃香请”不仅标志着时间的背景,更引出了诗人对宗教仪式的参与,展现了他身处长安时的精神状态。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春天的几次更迭不仅是自然的流转,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接下来的“夜闲同像寂”,诗人用寂静的夜晚与佛像相伴,暗示了他在修行中的孤独与内心的平静。“昼定为吾开”,则展示了他白天专心学习佛理的态度,反映出对智慧的渴望与求索的精神。
“讲罢松根老”,老僧的形象,既是一位知识的传递者,也象征着经历和智慧的积累。而“经浮海水来”,则暗示了老僧的旅途艰辛,隐喻着修行的艰难与不易。最后两句中,提到“六年双足履”,将时间的流转与个人的行动结合,表现了他在修行中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最终只是在这静谧的院子中与苔藓相伴。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精神追求,展现了贾岛对生命、修行和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麟德燃香请:描述了一个宗教场景,表明诗人参与宗教活动的情景。
- 长安春几回:引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表现了对过往的感慨。
- 夜闲同像寂:夜晚的宁静,诗人与佛像相伴,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宁静。
- 昼定为吾开:白天则专心学习,反映出对佛理的追求。
- 讲罢松根老:老僧的形象,象征着智慧和经历。
- 经浮海水来:揭示了老僧的艰难旅程,暗示修行的艰难。
- 六年双足履:时间的流转与个人的行动,表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只步院中苔:最终停留在静谧的院子中,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夜闲同像寂,昼定为吾开”,展现了诗的工整与对称。
- 意象:松根、苔藓等意象,富有禅意,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智慧的渴求,以及在修行中获得内心宁静的体验。诗人通过宗教的仪式感与自然的静谧相结合,展现了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 麟德: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流转。
- 香:宗教仪式中的象征,代表着虔诚与敬仰。
- 松根:自然与智慧的结合,表现了隐士的生活。
- 苔藓:宁静与岁月的象征,反映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麟德”是指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夜闲同像寂”中的“像”指的是?
- A. 影像
- B. 佛像
- C. 图像
-
诗中提到的“老僧”象征着什么?
- A. 年龄
- B. 智慧与经历
- C. 修行的艰难
答案:
- A. 唐代
- B. 佛像
- B. 智慧与经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内道场僧弘绍》同样表达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为直接而充满情感,而后者则透过禅意与自然反思,展现了更为深邃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贾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