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虢州三堂赠吴郎中(一作题虢州吴郎中三堂)》

时间: 2025-01-17 09:12:10

无穷草树昔谁栽,新起临湖白石台。

半岸泥沙孤鹤立,

三堂风雨四门开。

荷翻团露惊秋近,柳转斜阳过水来。

昨夜北楼堪朗咏,虢城初锁月裴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穷草树昔谁栽,新起临湖白石台。
半岸泥沙孤鹤立,三堂风雨四门开。
荷翻团露惊秋近,柳转斜阳过水来。
昨夜北楼堪朗咏,虢城初锁月裴回。

白话文翻译:

无边的草树,曾经是谁种下的呢?如今在湖边新建的白石台显得格外清新。
半边的泥沙上,孤独的白鹤静静地立着,三堂楼在风雨中敞开着四扇门。
荷叶翻动,露珠四散,秋天渐渐临近;柳树在斜阳的映照下,轻轻摇曳,水面波光闪烁。
昨夜在北楼上,我对着明亮的月光吟咏,虢城的月亮初升,幽静而迷人。

注释:

  • 无穷草树:形容草木繁茂,意指自然的生机。
  • 白石台:指用白色石头建造的台子,临湖而建,象征高洁。
  • 半岸泥沙:指湖边的泥沙,营造出自然景观的静谧。
  • 孤鹤立:形象生动,表现出一种孤傲的情绪。
  • 三堂风雨:三座堂楼在风雨中依然屹立,象征着坚韧和守望。
  • 荷翻团露:描绘荷叶上的露珠随风翻动,暗示秋天的到来。
  • 柳转斜阳:描绘柳树在夕阳下的姿态,增添了一种温柔的意境。
  • 虢城:指虢州,即今河南省境内的虢邑,历史文化名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代诗人,字阮籍,号山阴居士,生于今河南省。贾岛以其精致的工笔诗风闻名,与王之涣、岑参并称“边塞三家”,其诗风多体现出清幽、淡雅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贾岛游历虢州期间,灵感源自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即将到来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虢州三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开篇的“无穷草树”引入了诗的主题,展示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随之而来的“白石台”则暗示了人类的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接下来的“孤鹤立”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孤鹤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高洁,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诗中对“荷翻团露”和“柳转斜阳”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细腻和温柔,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美丽。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起昨夜的吟咏,表达了对月光的思念与虢城的深厚情感,整个诗作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乡愁。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穷草树昔谁栽:开篇提出对自然的追问,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2. 新起临湖白石台:描绘新建的台子,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3. 半岸泥沙孤鹤立: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孤鹤象征诗人的高洁情怀。
  4. 三堂风雨四门开:三堂建筑在风雨中坚定,象征着坚韧和开放的姿态。
  5. 荷翻团露惊秋近:通过自然现象隐喻季节的变迁,传达时间的流逝。
  6. 柳转斜阳过水来:柳树在夕阳下的柔美,展现出一种温柔的意境。
  7. 昨夜北楼堪朗咏:回忆过去的吟咏,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情感。
  8. 虢城初锁月裴回:描绘夜晚的宁静,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鹤立”,以鹤象征孤独与高洁。
  • 拟人:如“柳转斜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三堂风雨四门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崇敬和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树:象征生命的繁荣与自然的生机。
  • 白石台:象征高洁与人文的气息。
  • 孤鹤:象征孤独与高洁的志向。
  • :象征纯洁与秋天的来临。
  • :象征柔美与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鹤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焦虑
  2. “昨夜北楼堪朗咏”中提到的“北楼”指的是?

    • A. 一座高楼
    • B. 一座寺庙
    • C. 诗人自己的住所
    • D. 一座旧楼
  3. 诗中的“荷翻团露”想要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也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王维《山居秋暝》:与贾岛的诗相似,均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