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柳殿院开授崇仪使赴边上》
时间: 2025-01-06 12:1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赠柳殿院开授崇仪使赴边上
作者: 潘阆 〔宋代〕
从来长见说兵机,
今日君恩志岂违。
骢马不骑骑铁马,
绣衣休挂挂戎衣。
雄师已听心皆伏,
丑虏将闻魄尽飞。
应笑苦吟头白者,
二南章句转衰微。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常有人谈论兵事,今天您对我的恩情和志向怎能违背呢?
骏马已经不再骑乘,而是骑上了铁马,
绣衣也不再挂在身上,而是披上了戎衣。
雄壮的军队已经听从了,心中都已臣服,
丑陋的敌人一闻到消息,灵魂都要飞散。
应该取笑那些为了苦吟而头发斑白的人,
“二南”的诗句如今也变得衰微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兵机:军事策略。
- 骢马:指优质的马。
- 铁马:比喻战马,常用以形容军队。
- 绣衣:指华丽的衣服,象征文人身份。
- 戎衣:指军装,象征战士身份。
- 雄师:强大的军队。
- 丑虏:指敌人,贬义。
- 二南:指《南乡子》和《南歌子》,是南朝诗词的一种,代表了当时的文人气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二南”是南朝的诗词,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文学风格,与当时的军事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字子华,号天隐,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词风清丽婉约而著称。潘阆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边疆紧张局势,诗人以寄赠的形式表达了对前往边疆的崇仪使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寄赠柳殿院开授崇仪使赴边上》通过对比和平时期的文人生活与战时的军人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祝福。诗的开头提到“从来长见说兵机”,引入了对战争的讨论,显示了历史的沉重感。接着,诗人以“骢马不骑骑铁马”表达了文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转变,华丽的绣衣被戎衣取代,暗示了文人身份的转变与责任的承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雄师已听心皆伏,丑虏将闻魄尽飞”,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胜利的期待。最后一句“应笑苦吟头白者,二南章句转衰微”则揭示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反思,曾经的文人气质与风采在战乱中显得微不足道,显示了历史的无情与时代的变迁。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来长见说兵机:引入战争主题,表明历史上对军事的讨论。
- 今日君恩志岂违: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能违背对友人的感恩与志向。
- 骢马不骑骑铁马:表现文人转变为战士,骑战马意味着参与战斗。
- 绣衣休挂挂戎衣:告别文人生活,投身于军旅。
- 雄师已听心皆伏:描绘强大军队的气势,敌人已被压制。
- 丑虏将闻魄尽飞:形象地表现敌人的恐惧与逃窜。
- 应笑苦吟头白者:讽刺那些沉迷于诗词的老者,显示时代的无情。
- 二南章句转衰微:反映文化的衰微,诗词的价值在战争面前显得苍白。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和平与战乱、文人与战士的身份转变。
- 夸张:如“丑虏将闻魄尽飞”,展现敌人的恐慌。
- 象征:骢马、绣衣与戎衣象征文人生活与军人责任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战争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骢马:象征文人身份与和平生活。
- 铁马:象征战争与战士的身份。
- 绣衣:代表文人的华丽生活。
- 戎衣:象征军人的责任与勇敢。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替出现,表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身份的转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丑虏”指的是什么?
A. 友人
B. 敌人
C. 自己 -
诗人用哪种马来象征战士的身份?
A. 骢马
B. 铁马
C. 骏马 -
“二南章句转衰微”中“二南”指的是什么?
A. 两个地方
B. 两种诗词
C. 两个历史人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了诗人豪情壮志与对战争的渴望。
这些作品与《寄赠柳殿院开授崇仪使赴边上》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书目可帮助进一步理解宋代诗词的风格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