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齐华岳犹多六,
若并巫山又欠三。
好是雨余江上望,
白云堆里泼浓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如果将齐华山的高度与华岳相比,华岳还要高出六尺;如果再把巫山和它合并,仍然差三尺。最美的,还是雨后江边的景色,云朵堆积在一起,像是泼上了浓浓的蓝色。
注释:
- 齐华岳:齐华山,位于山东省,因其险峻而著称。
- 巫山:巫山,位于重庆,是古代文人所赞美的名山,常被提及于诗词中。
- 雨余江上:雨后,江边的景色尤为迷人。
- 白云堆里泼浓蓝:描绘了雨后天晴,蓝天白云交融的美丽景象。
典故解析:
“齐华”、“巫山”都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常在古诗中出现,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观。此外,诗中提到的“雨余”意在强调自然变化后的美丽景象,这种写法在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旨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阆,生活在宋代,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其作品往往蕴含着对山河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游览九华山时,灵感来源于山的壮丽与周边江河雨后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九华山》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与水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开篇通过对比,提到齐华山与华岳的高度,暗示了华岳的雄伟,继而又引入巫山的比较,突显出自然景观的丰富多样。诗中“好是雨余江上望”一句,点明了诗人对雨后江边景色的喜爱,展现了经过雨水洗礼后的清新与宁静。最后一句“白云堆里泼浓蓝”,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雨后天空的明亮与清澈,仿佛将蓝天与白云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堪称宋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将齐华岳犹多六”:将齐华山与华岳相比较,华岳依然高出六尺,强调华岳的巍峨。
- “若并巫山又欠三”:如果将巫山也算上,仍然少三尺,进一步突显出华岳、巫山的壮丽。
- “好是雨余江上望”:诗人最喜欢的还是雨后的江边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 “白云堆里泼浓蓝”:形容雨后清新的蓝天与白云,展现出天空的美丽。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齐华岳”与“巫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云朵比作“泼浓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色彩。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赞美,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美好。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齐华岳:象征高耸入云的山峰。
- 巫山:自然的神秘与雄伟。
- 雨余江上:象征清新与生机。
- 白云:寓意纯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齐华岳”与“巫山”分别代表什么?
- A. 高山
- B. 河流
- C. 城市
-
诗中最美的景象是什么?
- A. 雪山
- B. 雨后江边
- C. 日出
-
诗人用哪个意象来形容天空的颜色?
- A. 灰色
- B. 泼浓蓝
- C. 玫瑰红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中的自然描写与《九华山》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体现了对山水自然的赞美,但《庐山谣》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而《九华山》则侧重于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