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时间: 2025-01-14 14:05:15

香泥筠笼远擎来,曾向河阳县里开。

堪笑杜陵何短拙,却凭萧八觅桃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泥筠笼远擎来,曾向河阳县里开。
堪笑杜陵何短拙,却凭萧八觅桃栽。

白话文翻译:

香泥制成的花笼远道而来,曾在河阳县里绽放。
可笑杜陵的花朵多么短小笨拙,却偏偏让萧八去寻找桃树栽种。

注释:

  • 香泥:一种用香料和泥土制成的物品,象征珍贵和美好。
  • 筠笼:竹制的笼子,这里形容花的盛装。
  • 河阳县:古地名,指的是一个著名的地方,可能与牡丹的栽培有关。
  • 杜陵:指的是杜甫的故乡,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常用来代表诗歌的高雅。
  • 萧八:可能是指某个爱好种植的人物,形象化地表达寻求美好的愿望。

典故解析:

杜陵的提及,常与杜甫有关,杜甫以其诗作表达对社会与民生的关怀。此处用以对比牡丹的美丽与杜陵的平凡,暗含对美的羡慕和追求。萧八则可能是个文学或历史人物,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意象的运用。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牡丹盛开的季节,作者借用牡丹作为象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平庸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美的多样性与追求的复杂性。开头的“香泥筠笼”即是一种象征,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藏和期盼。接着提到“河阳县”,则让人联想到牡丹的生长地,诗人似乎在怀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自嘲,提到“杜陵”的短小与拙劣,似乎在反思自己在追求美的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体现出一种淡淡的讽刺和自省。最后一句更是强调了美的追寻,不论是自然的花卉还是人心的向往,都显得格外珍贵和重要。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既有对美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思考,给人以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泥筠笼远擎来:用香泥制作的花笼,从远道而来,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珍视。
  2. 曾向河阳县里开:花笼中盛开的牡丹曾在河阳绽放,象征着美好的过往。
  3. 堪笑杜陵何短拙:对杜陵的花朵的无奈与自嘲,表达出对美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
  4. 却凭萧八觅桃栽:最后一句强调追求美的决心,萧八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

修辞手法:

  • 对比:杜陵与河阳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美的多样性与珍贵性。
  • 象征:香泥、筠笼等都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珍视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自省。通过对比,诗人不仅在赞美美丽的牡丹,也在思考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泥:象征珍贵和美好。
  • 筠笼:包裹美好的容器,暗示对美的保护。
  • 牡丹:美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繁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泥”象征着什么?

    • A. 珍贵和美好
    • B. 平凡与无奈
    • C. 生活的琐碎
  2. “杜陵”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美好的记忆
    • B. 诗人的自嘲
    • C. 现实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萧八”象征着什么?

    • A. 对美的追求
    • B. 美好的过往
    • C. 平庸的生活

答案:

  1. A. 珍贵和美好
  2. B. 诗人的自嘲
  3. A. 对美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对美的向往,但更偏重于情感的抒发。
  • 《静夜思》:通过夜景的描绘反映对故乡的思念,主题更为个人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