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乐平苗明府》

时间: 2025-01-19 18:01:00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乐平苗明府
作者: 卢纶 〔唐代〕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乐平苗明府的送别之情。诗中写道:
我在官职上升的路上,像柴桑那样忙碌,清冷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楚地。
一只船上的灯光照耀着波浪,两岸的树木都被霜冻得凝重。
亭子的官吏在寒雾中急匆匆地走来,山城的晨光也在收敛。
不愿长久地屈身于他人之下,因为仲德(指仲尼,孔子)已经在鸳鸯的飞行中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累职:指身居高位,担任官职。
  • 柴桑:地名,指的是柴桑山,古时常用来形容繁忙或显赫的官职。
  • 楚乡:指楚地,古代的一个地名,象征秋意的浓厚。
  • 亭吏:指亭子里的官吏,负责管理和迎送。
  • 寒雾:清晨的雾气,象征寒冷与孤寂。
  • 仲德:指孔子,意指高尚的品德。
  • 鸳行:比喻成双成对,象征别离与思念。

典故解析

  • 仲德:指孔子,强调了对品德的追求与尊重,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 柴桑楚乡:二者形成对比,前者代表繁华喧闹,后者则带有清冷的秋意,象征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字元皓,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9年,卒于公元799年。擅长五言古诗,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乐平苗明府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同僚,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送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送乐平苗明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就以“累职比柴桑”引入,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繁忙的无奈。在清秋的背景下,诗人描绘了一幅灯光照耀下的波浪与被霜冻的树木的画面,传递出一种冷清与孤寂的氛围。接着,亭吏的急匆匆和山城的曙光收敛,进一步加强了送别时的紧迫感与不舍之情。最后一句提到的“仲德在鸳行”,不仅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暗示了对友人未来的期望与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秋天的感慨,也有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累职比柴桑:忙于官职的事务,像柴桑那样繁忙,暗示生活的压力。
  2. 清秋入楚乡:秋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楚地,带有一丝萧瑟之感。
  3. 一船灯照浪:灯光照亮了波浪,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4. 两岸树凝霜:两岸的树木都被霜冻,增加了孤寂的氛围。
  5. 亭吏趋寒雾:亭子的官吏在寒雾中急行,象征着送别的紧迫。
  6. 山城敛曙光:晨光逐渐收敛,暗示离别的时刻临近。
  7. 无辞折腰久:不愿屈身于他人之下,表现出对理想的坚持。
  8. 仲德在鸳行:提到孔子的高尚品德,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尤其是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例如“灯照浪”不仅描绘了景象,也寓意着友谊的光辉。对仗的使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的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温暖。
  • :象征变幻与无常。
  • :象征寒冷与孤独。
  • :象征迷茫与不确定。
  • 曙光: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辞折腰久”意指什么?
    A. 不愿意屈服于他人
    B. 总是鞠躬尽瘁
    C. 愿意为朋友付出

  2. “一船灯照浪”中,灯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朋友的情谊
    B. 生活的忙碌
    C. 未来的希望

  3. 诗中提到的“仲德”是指谁?
    A. 孟子
    B. 孔子
    C. 荀子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别》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在情绪上更为激昂,强调了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痛苦;而卢纶的《送乐平苗明府》则更为细腻,注重于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