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家殊未识经纶,
入手功名事事新。
百尺穿成连夜井,
千金购得解飞人。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子孙们尚未识得治国之道,
手握功名的事情都是崭新的。
用百尺的深井穿成了连夜的水井,
花费千金买得了飞翔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经纶:指治国理政的才干和智慧。
- 入手:开始着手做某事。
- 功名:指得到的名誉和地位。
- 百尺穿成连夜井:形容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果。
- 千金购得解飞人:比喻为获得高超技艺或人才而付出的重金。
典故解析:
- “百尺穿成连夜井”可以联想到古代对井的挖掘象征着辛勤努力和追求成果的过程。
- “解飞人”可理解为古代传说中的飞翔者,象征着超越常人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作品多样,涵盖诗、词、文等多种形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对汉代政治的思考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和文化影响深远。苏轼通过对比汉代与当时的局势,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关注和对新事物的接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汉家殊未识经纶”直接抒发了对汉家治国理政不足的失望,反映了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接下来的“入手功名事事新”,则表现出一种对新局面的期待和追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苏轼通过“百尺穿成连夜井”这一意象,生动地表现了新事物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他用“千金购得解飞人”的比喻,强调了对高超技艺和人才的渴求,表现出对时代进步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苏轼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人才和新事物的重视,展示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苏轼在诗中营造了一种紧迫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家殊未识经纶:汉朝的统治者们尚未理解治国的道理,暗指他们的失误与缺乏。
- 入手功名事事新:开始追求功名利禄,所有事情都充满新意,体现出新生代的朝气和活力。
- 百尺穿成连夜井:形象地描绘了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过程,暗示努力付出的结果。
- 千金购得解飞人:用重金购买技术或人才,反映出对高超能力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百尺穿成连夜井”来比喻成果的迅速产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体现出苏轼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汉代治国无道的批判以及对新事物的期待,强调了人才与技术在时代变革中的重要性,展现出诗人对社会进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家:象征过去的统治者与文化。
- 功名:代表个人的事业与成就。
- 连夜井:象征突然的进步与成果。
- 飞人:象征超越常人的人才与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汉家殊未识经纶”中的“经纶”指的是什么?
A. 治国理政的才干
B. 文学作品
C. 一种乐器
答案:A -
“百尺穿成连夜井”表达了怎样的概念?
A. 井的深度
B. 迅速取得的成果
C. 努力的过程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解飞人”象征着?
A. 普通人
B. 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才
C. 书法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苏轼的作品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为主,而苏轼则更注重于对社会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