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步屧来金界,鸣钟落翠微。
松阴回古殿,山气入秋衣。
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
后期薜萝月,宁遣梦中违。
白话文翻译:
我踏着轻便的鞋子走入这金色的佛境,钟声在青翠的山谷中回荡。松树的阴影投射在古老的殿堂,山间的气息融入了秋日的衣裳。我的身体在向天空逐渐老去,而我的心灵则从最初的地方归来。未来的时光如同月光下的薜萝,我宁愿在梦中不与它相违背。
注释:
- 步屧:步伐轻快地走,屧指的是轻便的鞋子。
- 金界:指的是佛教圣地,象征着庄严与宁静。
- 鸣钟:寺院中常有钟声,寓意时光流逝和觉悟。
- 翠微:指青翠的山谷,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 松阴:松树的阴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山气:山间的气息,蕴含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身向诸天老:身体逐渐老去,暗示人生的无常。
- 心从初地归:心灵却向最初的状态回归,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 后期薜萝月:未来的时光如同薜萝在月光下,给人一种柔和的意象。
- 宁遣梦中违:宁愿在梦中与现实不相违背,暗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 1550年—1612年),字宗彭,号竹林,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常以佛教思想为背景,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谢榛在禅林寺游览时,表达他对佛教哲理的领悟与对人生的反思。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体现了作者在宁静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内心平和与对宇宙的思考。
诗歌鉴赏:
《禅林寺赠本无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谢榛对生命、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步屧来金界”,描绘了一个人踏入佛教圣地的情景,象征着向内心的探索与修行。接着“鸣钟落翠微”,钟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诗中“松阴回古殿,山气入秋衣”,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清新与肃穆,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则是对身心状态的深刻反思。人虽逐渐老去,但内心却能保持初心,令人深思。
最后两句“后期薜萝月,宁遣梦中违”,用薜萝与月光的意象,传达了对未来的思索与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佛教哲学,深刻而富于韵味,展示了谢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步屧来金界:描绘了作者轻松走入佛教圣地的情景,象征着心灵的净化。
- 鸣钟落翠微:钟声在青翠的山谷中回响,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觉悟的声音。
- 松阴回古殿:松树的阴影回荡在古老的殿堂,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
- 山气入秋衣:山间的清气融入秋天的衣裳,象征自然与人的融洽。
- 身向诸天老:身体逐渐老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心从初地归:心灵却能回归到最初的宁静,体现内心的安宁。
- 后期薜萝月:未来的时间如同薜萝在月光下,柔和而美好。
- 宁遣梦中违:宁愿在梦中不与现实相违,表达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心的感受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象征:山气、松阴等意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界:象征佛教的圣地,代表着灵魂的归宿。
- 钟声:象征时间与觉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松阴:象征宁静与安详,传达内心的和谐。
- 山气:自然的清新,寓意心灵的洗涤。
- 薜萝月:未来的柔美与宁静,象征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步屧来金界”中的“金界”指的是什么?
A. 乡村 B. 佛教圣地 C. 皇宫 D. 战场 -
“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中“心从初地归”表达了什么意义?
A. 追求名利 B. 回归初心 C. 逃避现实 D. 渴望自由 -
诗中钟声的意象是什么?
A. 失落 B. 觉悟 C. 悲伤 D.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陶渊明
- 《题西林壁》 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谢榛的《禅林寺赠本无上人》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李白的诗中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生命阶段与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谢榛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