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梧桐忽然半枯感而有作》

时间: 2024-12-31 16:39:07

百尺高何用,枯枝不识春。

汝为半死树,我亦未亡人。

无复阶前荫,惟堪爨下薪。

《南华》齐物我,相对独伤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尺高何用,枯枝不识春。
汝为半死树,我亦未亡人。
无复阶前荫,惟堪爨下薪。
南华齐物我,相对独伤神。

白话文翻译:

这棵高达百尺的树木有什么用呢?它的枯枝已经不再懂得春天的气息。你不过是一棵半死的树,而我也是一个未曾死去的人。阶前再没有阴凉可供乘凉,只能用它的残枝来生火做饭。像《南华经》中所说的物我齐一,我和你对望,心中只有无限的伤感。

注释:

  • 百尺:指非常高,常用来形容树木等的高度。
  • 枯枝:指干枯的树枝,象征失去生机。
  • :你,代指树。
  • 半死树:比喻状态不佳的树,象征生命的衰败。
  • 未亡人:比喻虽然活着,但精神上已感到死亡或绝望的人。
  • 无复:再没有。
  • 阶前荫:指原本可以遮阳的树荫。
  • 爨下薪:用树枝作为燃料来做饭,象征生活的艰难。
  • 南华齐物:指《道德经》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淑生,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多为忧伤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钱淑生晚年,身处困境,感慨生命的无常与个人的无奈,灵感来源于他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象与自身处境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半枯的梧桐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开头两句以“百尺高何用,枯枝不识春”揭示了即使外表高大,也无法掩盖内心的枯竭与孤独。树的枯萎象征着生命的衰败,诗人将自己比作“未亡人”,隐喻内心的绝望与无助。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生活的艰辛,失去树荫后只能依靠残枝做饭,隐喻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孤寂。最后“南华齐物我,相对独伤神”将思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对立与统一,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高何用:即使树木长得高大,但在枯萎后也毫无意义。
  2. 枯枝不识春:枯萎的树枝已不再感知春天的来临,象征生命的无知与无感。
  3. 汝为半死树:你只是一棵半死的树,暗指诗人自身的困顿与生机的缺失。
  4. 我亦未亡人:诗人自比“未亡人”,体现出内心的绝望与孤独。
  5. 无复阶前荫:再也没有树荫可以遮挡,暗示生活的困苦。
  6. 惟堪爨下薪:只能用枯枝来生火,象征生存的艰难。
  7. 南华齐物我:引用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对立。
  8. 相对独伤神:面对这棵树,诗人感到无比的伤感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与诗人自身的处境进行类比,加深情感。
  • 拟人:枯枝“不识春”,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生命的无常、孤独与对抗命运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自我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孤独与衰败。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阴凉:象征安逸与舒适。
  • :象征艰辛的生活来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尺高何用”表达了什么含义? A. 高大的树木很有用
    B. 高大的树木在枯萎后毫无意义
    C. 诗人喜爱高大树木

  2. “我亦未亡人”中“未亡人”指的是什么? A. 身体已死的人
    B. 生活中的无奈与绝望
    C. 诗人已失去希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对生命与国家命运的感慨,但更加集中于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悲痛。
  • 《月下独酌》:虽同样有孤独感,但更显洒脱与乐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钱淑生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