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被劾
作者: 方岳 〔宋代〕
鹿走山林尽自娱,
宁知性命系庖厨。
一杯羹足为奇货,
野弋山渔何处无。
白话文翻译:
鹿在山林中自在地奔跑,
哪能知道自己的性命与厨房有关。
一碗羹汤就足以成为珍贵的商品,
在野外打猎和捕鱼的地方又何处没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被劾:遭到弹劾,指被人指责或控告。
- 鹿:指鹿这种动物,象征自由和自然。
- 庖厨:厨房,指烹饪食物的地方。
- 羹:羹汤,指用肉类、蔬菜等煮成的汤。
- 奇货:珍贵的商品。
- 野弋山渔:指在野外打猎和捕鱼。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化中,鹿常被视为自由与自然的象征,而厨房则暗示着生活的现实与生存的压力。此诗通过鹿与厨房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追求自由与生存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遭遇政治挫折之时,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鹿的形象,反映了他对于生存与自由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被劾》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生存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鹿在山林中自在的场景,给人一种洒脱与轻松的感觉,似乎在强调自然生活的美好。然而,紧接着却转到“宁知性命系庖厨”,这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现实的残酷。鹿虽然自由,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与厨房的肉食关系密切,这种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存状态的深思。接下来的“一杯羹足为奇货”,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反思,说明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甚至一碗羹汤都能成为珍贵的商品,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的迫切需求和对物质的依赖。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展现的情感基调是深沉而又清晰的,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鹿走山林尽自娱:鹿在山林中自由地奔跑,享受自己的生活。
- 宁知性命系庖厨:它却不知自己的命运与厨房(即人类的生存需求)息息相关。
- 一杯羹足为奇货:即使是一碗羹汤,在这个时代也可以成为珍贵的货物。
- 野弋山渔何处无:在自然界中打猎和捕鱼的地方到处都有,强调生存的多样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鹿与人类的生存方式作对比,揭示社会现实。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使诗歌更具音乐感。
- 反讽:通过描绘鹿的自由,暗含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讽刺。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自由与生存的关系,通过鹿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与社会的反思,以及对人类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鹿:象征自由与自然,反映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庖厨:象征生活的现实与物质需求,体现生存的压力。
- 羹:代表物质生活的必需品,反映人们对生存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哪种?
A. 狼
B. 鹿
C. 熊 -
诗中提到的“庖厨”指的是什么?
A. 书房
B. 厨房
C. 花园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自由与生存的关系
B. 爱情的美好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方岳的《被劾》更加强调对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存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楚辞与宋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