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城谒韩昌黎先生祠 其一
背郭韩亭近,临江古殿幽。
南天皈正学,北斗跂前修。
地僻仙踪邈,书传佛骨愁。
我来邀翰墨,此道足千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来到韩昌黎(韩愈)祠堂的情景。诗人站在城市的边缘,韩亭就在附近,临近江边的古殿显得幽静而深邃。南天指的是正统的学问,北斗则象征着前进的修行。这里地处偏僻,仙人的踪迹变得遥远,书籍中流传着佛教的悲愁。诗人前来邀请高人共吟翰墨,认为这种道理足以传承千秋。
注释
- 背郭:城市的背面或边缘。
- 韩亭:指韩愈的祠堂。
- 临江古殿:靠近江边的古老殿宇。
- 南天皈正学:南方的天空归附于正统的学问。
- 北斗跂前修:北斗星指引着前进的修行。
- 地僻:地处偏远。
- 仙踪邈:仙人的踪迹变得遥远。
- 书传佛骨愁:书籍中流传佛教的悲愁。
- 邀翰墨:邀请文人一起作诗。
- 此道足千秋:这种道理足以流传千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亭表,明代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于抒情诗与咏史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梁亭表访韩愈祠堂之际,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思。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提倡古文运动,诗人可能是为了追求学术上的正统和精神上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韩愈的崇敬与对理想学问的追求。开头两句描绘了韩亭和古殿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接下来的句子则用南天和北斗的比喻,象征着学问与道德的导向,说明诗人对于学术的执着追求。后面两句通过地理的偏僻与仙踪的遥远,传达出一种对精神寄托的追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最后一句以“千秋”总结,强调了这种追求的永恒价值,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字与思想传承先贤精神的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背郭韩亭近:描述地理位置,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
- 临江古殿幽:描绘古殿的静谧,暗示历史的沉淀。
- 南天皈正学:表明对正统学问的向往与归附。
- 北斗跂前修:象征着追求修行与智慧的方向。
- 地僻仙踪邈:强调地理偏僻与精神追寻的遥远。
- 书传佛骨愁:表达对佛教思想的思考与忧愁。
- 我来邀翰墨:表示诗人希望与人共创诗篇的渴望。
- 此道足千秋:总结这种追求的深远与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南天、北斗象征学问与修行。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古殿、仙踪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围绕对先贤韩愈的崇敬,以及对学术精神的追求。通过描绘环境与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知识与道德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韩亭:象征文化传承与历史的象征。
- 江:表示自然景观与人文的交融。
- 南天、北斗:代表理想与方向。
- 仙踪:寄托着对超脱与理想境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天”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正统的学问
- C. 自然景观
- D. 个人情感
-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追求永恒的道理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友情的渴望
-
诗中提到的“地僻”暗示了什么?
- A. 诗人身处城市中心
- B. 诗人与人群的隔绝
- C. 诗人的旅行经历
- D. 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愈的《师说》:探讨师生关系与学问的重要性。
- 杜甫的《登高》:表达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梁亭表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相似,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梁亭表更加强调文化与学问的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唐宋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