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应官舍》

时间: 2025-01-04 06:26:43

痴顽终日羡人闲,却喜因官得近山。

斜对寺楼分寂寂,

远从溪路借潺潺。

眇身多病唯亲药,空院无钱不要关。

文案把来看未会,虽书一字甚惭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痴顽终日羡人闲,却喜因官得近山。
斜对寺楼分寂寂,远从溪路借潺潺。
眇身多病唯亲药,空院无钱不要关。
文案把来看未会,虽书一字甚惭颜。

白话文翻译:

整天愚笨地羡慕他人的悠闲,却又因做官而高兴能靠近山林。
斜对着寺庙的楼阁,显得分外清静,远处溪水流淌,传来潺潺声。
我身体多病,只能依靠亲友的药物,空旷的院子里没有钱财,连门都不想关。
来访的文人们看了未必能理解,尽管写下一个字也让我感到惭愧。

注释:

  • 痴顽: 愚笨而顽固,指对生活的无知和固执。
  • 羡人闲: 羡慕他人的悠闲生活。
  • 因官得近山: 因为做了官,所以得以靠近大山。
  • 斜对寺楼: 指与寺庙楼阁的相对位置。
  • 潺潺: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 眇身多病: 形容身体瘦弱多病。
  • 亲药: 指亲友给的药物或照顾。
  • 文案: 指文人或书信。
  • 惭颜: 感到羞愧的面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仲,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建在官舍中生活的日子,反映出他在官场生活的闲适与孤独,同时表达了他对山林自然的向往和对健康的忧虑。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常常在官场与自然之间徘徊,感受到复杂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开篇即以“痴顽”自谦,表现出对他人生活的羡慕,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情感。从“因官得近山”可以看出,诗人在官职的庇护下,得以享受自然的宁静,然而这份宁静却不能掩盖他内心的孤独和病痛。在描绘寺庙和溪水时,诗人使用了“斜对”、“潺潺”等词汇,形象地展现了环境的清幽,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与惭愧,虽然有文人来访,但他觉得自己的境遇无人理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痴顽终日羡人闲: 诗人自觉愚笨,整日羡慕别人闲适的生活。
  • 却喜因官得近山: 却因做官而感到高兴,得以靠近自然。
  • 斜对寺楼分寂寂: 斜对寺庙的楼阁,显得格外清幽。
  • 远从溪路借潺潺: 从远处的溪水传来潺潺的流水声。
  • 眇身多病唯亲药: 身体虚弱多病,只有亲友给的药可以依赖。
  • 空院无钱不要关: 空荡荡的院子里没有钱财,连门都不想关上。
  • 文案把来看未会: 来访的文人们看了未必能理解。
  • 虽书一字甚惭颜: 尽管写下一个字,也让我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痴顽”与“羡人闲”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潺潺”形容水声,给人以生动的感觉,仿佛溪水在轻声细语。
  • 比喻: “空院无钱”比喻生活的窘迫与孤独。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悠闲生活的羡慕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同时表达了对健康与自然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揭示了生活的苦涩。

意象分析:

  •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向往。
  • 寺楼: 代表人世间的安静与超脱。
  • 溪水: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声音。
  • : 代表对健康的渴求与对亲友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痴顽”指什么?
    A. 聪明
    B. 愚笨
    C. 忍耐
    D. 机智

  2. 诗人因为什么而“喜”?
    A. 生活富足
    B. 做官得以靠近山
    C. 朋友多
    D. 身体健康

  3. “潺潺”用来形容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水声
    D. 鸟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建的《昭应官舍》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强调静谧的美感,而王建则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羡慕。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