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木犀)》
时间: 2025-01-19 20:0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木犀)
芰荷已老,菊与芙蓉未。
一夜秋容上岩桂。
间蘩芜嫩黄染就琼瑰,
开未足,已早香传十里。
从前分付处,明月清风,
不用斜晖照佳丽。
叹浮花,徒解咤,
浅白深红,争似我潇洒堆金积翠。
看天阔秋高露华清,
见标致风流,更无尘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荷花已老,菊花和芙蓉花还未凋谢。夜晚,秋天的气息悄然降临到山上的桂树上。薰衣草的嫩黄与琼瑰相映成趣,花儿虽未完全盛开,但香气已飘散十里。往昔约定的地方,明月和清风相伴,不必依赖斜阳照耀美丽的景色。感叹那些浮花浪蕊,徒然叹息,浅白和深红的花朵,怎能比得上我这潇洒的风采,犹如金堆翠叠。仰望宽广的天空,秋天的露水清澈透明,看到标致的风流,更无尘世的杂念。
注释:
- 芰荷:指的是荷花,已经衰老。
- 菊与芙蓉未:指菊花和芙蓉花尚未凋零。
- 一夜秋容:形容一夜之间秋天的气息来到。
- 琼瑰:指美丽的花朵。
- 明月清风:意指美好的自然景象。
- 浮花:形容那些短暂的花朵。
- 潇洒堆金积翠:形容自己的风采犹如金碧辉煌,华美而不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明月清风”代表了清幽的自然环境,常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浮花”则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常在古诗词中用以讽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长卿,宋代诗人,其作品常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诗歌往往蕴含哲理,具有较强的音乐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天,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闲适与诗人内心的追求。
诗歌鉴赏:
《洞仙歌(木犀)》是一首含蓄而富有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的追求。诗中首先以“芰荷已老,菊与芙蓉未”开篇,呈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转换,荷花已衰老,而菊花与芙蓉花尚在盛开,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短暂。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夜之间秋天的气息降临,山上的桂树开始散发香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中“从前分付处,明月清风”的描写,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似乎在回忆往昔美好的时光,不用斜阳照耀,明月与清风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最后,诗人以“看天阔秋高露华清”结束,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潇洒,表达了追求自由与无拘无束的向往。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芰荷已老:荷花已衰老,象征时间的流逝。
- 菊与芙蓉未:菊花和芙蓉花尚在盛开,表现出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一夜秋容上岩桂:秋天的气息在山间悄然来临,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间蘩芜嫩黄染就琼瑰:嫩黄的薰衣草与美丽的花朵相映成趣,展现了色彩的和谐美。
- 开未足,已早香传十里:花虽未完全盛开,却已散发出浓烈的香气,体现了潜在的美。
- 从前分付处,明月清风:提到往昔的美好时光,自然的清幽让人怀念。
- 叹浮花,徒解咤:感慨短暂的花朵与人生的无常。
- 浅白深红,争似我潇洒堆金积翠:花的色彩虽美,却不及我这份洒脱的气质。
- 看天阔秋高露华清:仰望天空,秋天的清新与透彻。
- 见标致风流,更无尘意:看到美的风景,心中无尘杂念,体现一种超然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花与人生的比较,表现人生的短暂。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在一些句子中使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一种超然于尘世的洒脱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芰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菊与芙蓉:代表了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 明月清风:象征着纯净的情感与宁静的生活。
- 浮花: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 秋高露华清:体现了清新、透彻的自然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芰荷已老”中“已老”指的是: A. 荷花已经衰老
B. 荷花刚刚盛开
C. 荷花未曾凋零
D. 荷花正在开放 -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提到的花? A. 菊
B. 荷
C. 玫瑰
D. 芙蓉 -
诗中“明月清风”象征: A. 美好的生活
B. 繁华的城市
C. 纷乱的心情
D. 逝去的时光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洞仙歌(木犀)》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倾向于表现思念之情,而后者则更强调洒脱与自由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赵长卿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