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夜寒有感)》
时间: 2025-01-01 14:45: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夜寒有感)
作者:赵长卿〔宋代〕
据炉肃坐,听瓶笙别有天然宫徵。
纸帐屏山浑不俗,写出江南烟水。
檠短灯青,灰闲香软,所欠惟梅矣。
风飞无定,数声时颤窗纸。
试问夜已何其,呼童起看,月上东墙未。
天外忽闻征雁过,还把音书来寄。
短简埋烟,轻蓑鸣雨,已办征船计。
放教归去,故乡江上鱼美。
白话文翻译
坐在炉边,静静地听着瓶中笙声,别有一番天然的韵味。
纸帐和屏风衬托得山景不显庸俗,写出了江南的烟雨迷蒙。
灯光微弱,香灰散落,唯缺梅花的清香。
窗外风飞扬不定,偶尔传来几声颤动窗纸的响声。
我试问夜色已深几何,叫来童子起身查看,月光已爬上东墙。
远处忽然听见征雁的叫声,仿佛带来了音信。
简短的信笺埋在烟雾中,轻薄的蓑衣在雨中发出声响,已经为征船的出发做了准备。
就让他回去吧,故乡江边的鱼一定很美味。
注释
- 征雁:指候鸟,通常是指大雁,象征思乡之情。
- 瓶笙:一种乐器,常用来形容优雅的音乐环境。
- 檠短灯青:灯光微弱而青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
- 窗纸:窗户上的纸,古代用来遮挡风雨的材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通过独坐炉边的情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此时正值冬季,夜晚的寒冷与窗外的风声更增添了他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赵长卿的《念奴娇(夜寒有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渗透,展现了寒夜的静谧与思乡之情。开头几句通过炉边的静坐与音乐的聆听,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而在这种氛围中,诗人却又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对窗外风声和征雁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放教归去,故乡江上鱼美”一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归属感的渴望。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在夜寒中对人生、故乡的深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据炉肃坐,听瓶笙别有天然宫徵:坐在炉边静静地听着笙声,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 纸帐屏山浑不俗,写出江南烟水:用纸帐和屏风描绘出江南的烟雨,画面清新而不庸俗。
- 檠短灯青,灰闲香软,所欠惟梅矣:微弱的灯光和香灰的气息,唯独缺少梅花的清香。
- 风飞无定,数声时颤窗纸:窗外的风时而强烈,窗纸偶尔颤动,增添了夜的寂寥感。
- 试问夜已何其,呼童起看,月上东墙未:问夜已深几许,叫来童子查看,月光已经升到东墙。
- 天外忽闻征雁过,还把音书来寄:远方突然传来征雁的叫声,似乎带来了音信。
- 短简埋烟,轻蓑鸣雨,已办征船计:简短的信件埋在烟雾中,轻薄的蓑衣在雨中响起,已为出征做好准备。
- 放教归去,故乡江上鱼美:就让他回去吧,故乡江边的鱼一定美味可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笙声比作天然的乐音,生动地表现出音乐的美妙。
- 对仗:如“檠短灯青,灰闲香软”,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窗纸颤动,仿佛有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与窗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孤独与渴望归属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象征温暖与安宁。
- 笙:表示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 窗纸:象征孤独与外界的隔离。
- 征雁:象征思乡与音信的寄托。
- 梅:象征清香与高洁的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乐器来营造夜晚的氛围?
A. 琵琶
B. 笙
C. 二胡 -
诗中提到的窗纸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喜悦 -
“放教归去,故乡江上鱼美”中的“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归属感
C. 友谊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写月亮与乡愁,情感相似。
诗词对比
- 赵长卿 vs. 李清照:赵长卿的诗更偏向于清幽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两者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