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江观梅》
时间: 2024-09-19 21:1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笑山翁老据鞍,探梅今夕到江干。
半滩流水浸残月,一夜清霜催晓寒。
倚醉更教重秉烛,怕寒元自怯凭栏。
谁知携客芳华日,曾费缠头锦百端。
白话文翻译:
别笑这位老翁坐在马鞍上,今晚我来江边赏梅花。
半滩的流水浸润着残余的月光,一夜的清霜催促着黎明的寒意。
我醉意朦胧,更要重新点亮蜡烛,怕是寒冷让我怯于倚靠栏杆。
谁知与朋友分享美好时光,曾经费尽心思编织的锦绣。
注释:
- 莫笑:不要笑。
- 山翁:山中老者,指代诗人自己。
- 据鞍:坐在马鞍上。
- 探梅:赏梅花。
- 残月:即将消逝的月亮。
- 清霜:寒霜,指秋冬时节的寒冷。
- 倚醉:醉酒后倚靠在栏杆上。
- 缠头锦:指精美的锦缎,形容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广泛,风格多样,尤其以爱国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他在贬谪期间,常常独自一人游览,借梅花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陆游的《樊江观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岁月的思考。诗的开头以“莫笑山翁老据鞍”引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年老的苦涩与自嘲,打破了传统诗词中严肃的格调,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接着描绘了江边梅花的景象,诗人通过“半滩流水浸残月”和“一夜清霜催晓寒”的描写,展示了冬夜的寒冷与孤寂,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而“倚醉更教重秉烛,怕寒元自怯凭栏”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醉酒的他渴望温暖,却又因寒冷而感到畏惧。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立体。在最后两句中,“谁知携客芳华日,曾费缠头锦百端”则暗示了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珍贵,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怀念。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孤独与思考的美感,既有对梅花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笑山翁老据鞍:开篇自嘲,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无奈与淡然。
- 探梅今夕到江干:表达了诗人今夜赏梅的兴致。
- 半滩流水浸残月:描绘江边夜景,增添了一丝清冷的美感。
- 一夜清霜催晓寒:强调夜晚的寒冷,铺陈出紧张的气氛。
- 倚醉更教重秉烛:在醉意中仍想点亮蜡烛,体现了对光明与温暖的渴求。
- 怕寒元自怯凭栏:表现出因寒冷而产生的孤独与恐惧。
- 谁知携客芳华日:提及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珍贵。
- 曾费缠头锦百端:回忆过去的美好,感慨生活的复杂与多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月”比喻光阴的流逝。
- 拟人:如“清霜催晓寒”,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惜,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残月:象征生命的短暂与逝去。
- 清霜:象征寒冷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的字号是什么?
- A) 放翁
- B) 逸民
- C) 诗痴
- D) 诗圣
-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是?
- A) 春雨
- B) 细雪
- C) 清霜
- D) 秋风
-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A) 放翁
- C) 清霜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樊江观梅》与王安石的《梅花》在主题上都有对梅花的颂扬,但陆游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思考,而王安石则强调梅花的品格与精神。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与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