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水仙》

时间: 2025-01-17 08:45:00

为爱冰魂日日过,风前慵舞奈他何。

光依顾兔疑奔月,羞拟牵牛与渡河。

琼佩夕留穷石影,药房寒隔洞庭波。

人间似亦看曾见,三五横塘晚踏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爱冰魂日日过,风前慵舞奈他何。
光依顾兔疑奔月,羞拟牵牛与渡河。
琼佩夕留穷石影,药房寒隔洞庭波。
人间似亦看曾见,三五横塘晚踏歌。

白话文翻译:

为了爱这冰冷的水仙,她每天都在这里徘徊。
在风前她懒散地舞动,究竟该如何是好?
光影依稀像那兔子,疑似在奔向月亮;
羞于想象自己和牛郎渡河相会。
美丽的玉佩在夕阳下留下了石头的影子,
药房的寒气隔着洞庭湖的波涛。
人间似乎也曾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三五个人在横塘边,傍晚时分踏歌而歌。

注释:

  • 冰魂:指水仙花冰清玉洁的品格。
  • 慵舞:懒散地舞动。
  • 顾兔:形容光影像兔子,意在形容光影的变化。
  • 牵牛:典出《牛郎织女》故事,牛郎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
  • 琼佩:美丽的玉佩,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 药房:指药铺,这里可能暗指药香。
  •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涛。
  • 三五横塘:三五成群的人在塘边,描绘了愉悦的晚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情,擅长描绘风花雪月,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咏水仙》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水仙花是当时文人雅士喜爱的植物,象征着高洁与孤傲,诗人通过描绘水仙花的美与情感,反映出自身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水仙》以水仙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水仙花的喜爱与思考。开篇“为爱冰魂日日过”便引入主题,水仙花的清冷灵魂令人向往,诗人在此表达出对其的倾心与珍视。接下来的“风前慵舞奈他何”则呈现出水仙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展现出一种自然的优雅与闲适。

诗中光影的描绘“光依顾兔疑奔月”,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梦幻的境界。诗人在此似乎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疑与追寻。紧接着的“羞拟牵牛与渡河”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水仙虽美,却难以与人间的情感相连。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水仙在夕阳下的影子,以及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反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思考。结尾处“人间似亦看曾见,三五横塘晚踏歌”,通过人间的欢愉与水仙的孤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婉转,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魅力与哲理深度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爱冰魂日日过:表达诗人对水仙的喜爱,冰魂指其高洁的品格。
  2. 风前慵舞奈他何:水仙在风中轻舞,表现出一种无奈的闲适。
  3. 光依顾兔疑奔月:光影交错,似乎在追逐什么,暗含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怀疑。
  4. 羞拟牵牛与渡河:提到牛郎织女,表明对人间情感的渴望与无奈。
  5. 琼佩夕留穷石影:夕阳下的影子,象征着美好与孤独的交织。
  6. 药房寒隔洞庭波:药房的寒气与湖面的波动,暗示着一种隔离与思考。
  7. 人间似亦看曾见:指人间的景象与水仙的孤独形成对比,反映诗人的内心。
  8. 三五横塘晚踏歌:描绘晚上的欢愉,展现出人间的美好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光依顾兔”,将光影比作兔子,生动形象。
  • 拟人:水仙的舞动赋予了生命,展现其灵动之美。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水仙的描绘,反映了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孤独,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象征高洁、孤傲与纯真。
  • 光影:象征变化与追寻。
  • 牛郎织女:代表人间的爱情与相思。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人间的孤独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水仙》中的“冰魂”指的是: A. 水的灵魂
    B. 水仙的高洁品格
    C. 冰雪的情怀
    D. 冷漠的情感

  2. “光依顾兔疑奔月”中提到的“兔”象征的是: A. 真实的兔子
    B. 变化的光影
    C. 诗人的情感
    D. 美好的事物

  3. 诗中提到的“牵牛”指的是哪个典故? A. 白蛇传
    B. 牛郎织女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乔的《咏水仙》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孤独与美好的追寻,但张乔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