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怜孤韵不投时,懒学逢迎惹世嗤。
笔墨有灵偏伴我,风花无力欲依谁。
空宵卧病禅心进,幽梦侵愁瘦影知。
得遇梁鸿与偕隐,百年宁负住山期。
白话文翻译:
我自怜这孤高的韵味无缘于世,不愿去学习迎合他人而招致世人的讥讽。
笔墨有灵气,偏偏与我相伴,风花月影却无力去依附谁。
空荡的夜里我卧病,禅心渐渐深入,幽幽的梦境中侵袭着愁苦的身影。
能够遇到梁鸿与我共隐于山林,百年之期宁愿不辜负这山中生活的期望。
注释:
- 自怜:对自身的怜惜和自嘲。
- 孤韵:指孤高的气质和风格。
- 逢迎:迎合他人,取悦他人。
- 笔墨有灵:指写作的才情与灵感。
- 梁鸿:东汉著名的隐士,代表志趣高洁的隐士生活。
- 百年宁负:宁愿不辜负百年的山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明代诗人,字子华,号少华,生活在明代中期。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见称,常表现出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个人心境低落,面对世俗压力和内心挣扎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漫述》是一首表现诗人自我反思与怀旧情怀的作品。诗中透出一种孤独的美,张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对社会的疏离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开篇“自怜孤韵不投时”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高洁情操与当下世俗环境的不合,流露出一种自怜的情绪。接下来的“懒学逢迎惹世嗤”更是表明他对迎合世俗的厌倦与不屑。
笔墨的灵动与风花的无力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对自然的向往。在空夜中卧病,心境如禅,内心的幽梦与愁绪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追求。最后提到的梁鸿,象征着志同道合的隐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邃,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怜孤韵不投时:表达了对自己孤高气质的怜惜与对时代的不适应。
- 懒学逢迎惹世嗤:不愿迎合世俗的做法,反而引来世人的讥讽。
- 笔墨有灵偏伴我:写作时灵感不断,诗人与文字之间的默契。
- 风花无力欲依谁:自然美景虽美,却无处依托,流露出孤独感。
- 空宵卧病禅心进:在病痛中,逐渐领悟到禅的境界。
- 幽梦侵愁瘦影知:梦境中有愁苦的影子,体现内心的苦闷。
- 得遇梁鸿与偕隐:与志同道合的人共隐于山林,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百年宁负住山期:宁愿不负与自然相伴的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笔墨有灵”与“风花无力”,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笔墨拟人化,赋予其灵性,形象生动。
- 比喻:用“孤韵”与“风花”比喻诗人与世俗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对自我理想的坚持,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孤韵:象征独立高洁的个性。
- 笔墨:代表诗人的创作灵感。
- 风花:象征自然美好,隐喻对生活的渴望。
- 梁鸿:象征隐士生活的理想与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什么?
- A. 迎合
- B. 反感
- C. 忽视
- D. 喜欢
-
“笔墨有灵偏伴我”中的“灵”指的是什么?
- A. 生命
- B. 灵感
- C. 灵魂
- D. 魅力
-
梁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世俗名利
- B. 隐士理想
- C. 生活苦闷
- D. 文人风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张乔的《漫述》更显内省与孤寂;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在自然中寻求宁静,三者共同探讨了隐逸生活与内心世界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乔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