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竹曲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㛹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
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
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
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竹子的美丽景象。竹子在窗前轻盈地摇曳,根茎生长得尚且不齐。从风中轻轻摇摆,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若想在枣树下乘凉,那里却有来自江南的竹子。唯有这竹子能在白雪中挺立,保持着贞洁的心灵,在曲池边投下清凉的阴影。
注释:
- 㛹:形容词,意为“轻盈美丽”。
- 绮窗:华丽的窗户,象征着美好的环境。
- 未参差:指竹子根茎生长得尚不齐整。
- 袅袅:形容轻柔摇动的样子。
- 离离:形容光线明亮,景色清晰。
- 别有:另有,表示不同的地方。
- 凌白雪:在雪中挺立,象征着坚韧与纯洁。
- 贞心:指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凌白雪”可联想到竹子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形象,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格,这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比喻志士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允和,号青田,原籍陈郡。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此背景下借竹子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坚韧,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竹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竹子的美丽与坚韧。诗的前两句以“㛹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开篇,描绘出竹子的轻盈和生长状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更是通过风与阳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而后两句“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则通过对比,暗示了江南竹子与北方竹子的不同,反映出诗人对南方温暖环境的向往。最后一句“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以竹子在雪中挺立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这种对竹子特性的赞美,实际上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借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纯粹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㛹娟绮窗北:描绘竹子在窗前的轻盈美丽。
- 结根未参差:竹子生长尚且不齐,象征着新生与成长的潜力。
- 从风既袅袅:竹子随风轻轻摇摆,表现自然的柔美。
- 映日颇离离:阳光下竹子的清晰影像,突出其生机。
- 欲求枣下吹:希望在枣树下乘凉,表达对惬意生活的向往。
- 别有江南枝:提及江南的竹子,增添地域对比,表现对南方的向往。
- 但能凌白雪:强调竹子的坚韧,能在严寒中生存。
- 贞心荫曲池:在曲池旁投下阴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的坚韧比作人们的品格。
- 拟人:竹子的摇曳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 对仗:诗句中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高洁的品格。
- 风:代表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气息。
- 阳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 白雪:象征纯洁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㛹娟”形容的是竹子的什么特征?
A. 颜色
B. 形态
C. 生长状态 -
“欲求枣下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竹子
B. 江南
C. 惬意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白雪”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坚韧与纯洁
C. 丰收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谢朓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谢朓更注重竹子的坚韧象征,而王维则常借景抒情,表现内心的孤寂。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