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 其二 临高台》

时间: 2025-01-17 09:24:09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里之外,我时常思念家乡,
登上高台,远眺绮丽的山影。
刚刚看到孤鸟归来,却还未能辨认远方的山脉尽头。
四周吹拂着清风,早晚都感到寒意袭来。
谁能理解那疲惫的游子,感叹对故乡的思念呢?


注释:

  • 千里:指距离很远,一般用来形容路途遥远。
  • :在这里指靠近、面对。
  • 绮翼:绮丽的山影。
  • 孤鸟:孤独的鸟,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或孤独感。
  • 未辨:尚未辨认、看清。
  • 连山极:连绵的山脉尽头。
  • 清风:清爽的风,象征自然的变化。
  • 倦游者:疲惫的旅者,指诗人自己或表达一种普遍的游子心态。
  • 故乡忆: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倦游者”是常见的游子意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体现出一种游子心态。此类情感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表现出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对故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约464年-499年),字允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曾任职于南朝宋,后因政治斗争被迫辞官。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临高台》创作于他流亡的时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临高台》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佳作,诗人以“千里常思归”开篇,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高台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的变化,借以引出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人通过“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的描写,展示了他对远方山脉的渴望与无奈。清风与寒色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使得游子的思乡之情愈加浓烈。最后一句“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更是将整个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游子在异地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融入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谢朓卓越的艺术才华与对生活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里常思归:表达了远离故乡的游子心中常怀念家乡的情感。
  2. 登台临绮翼:描述登高望远的场景,展现自然的美丽。
  3. 才见孤鸟还:刚刚看到归来的孤鸟,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4. 未辨连山极:表示对远方山脉的渴望,但又感到迷茫。
  5. 四面动清风: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着心境的变化。
  6. 朝夜起寒色:晨昏变换中感受到的寒意,表现时间的流逝。
  7. 谁知倦游者:反问,表现对理解自己心情的渴望。
  8. 嗟此故乡忆:感叹对故乡的思念,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孤鸟”比喻游子,象征孤独与思乡。
  • 拟人:将自然元素如“清风”和“寒色”赋予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展开,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远望与思考。
  • 孤鸟:象征孤独与思乡。
  • 清风: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
  • 山脉:象征着遥远的归属和故乡。

分析: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与思乡
    C. 美丽

  2. 诗人在哪个地方登高望远? A. 山顶
    B. 高台
    C. 河边

  3. 诗中“千里常思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兄弟情谊与思乡之感。

诗词对比:

  • 谢朓《临高台》 vs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谢朓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王维则更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传》
  • 《古代诗词鉴赏》
  • 《谢朓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