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鼓吹曲 泛水曲》

时间: 2025-01-01 11:59:48

玉露沾翠叶。

金凤鸣素枝。

罢游平乐苑。

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

箫管吹参差。

日晚厌遵渚。

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

寸心宁共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
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
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白话文翻译:

露水润泽了翠绿的叶子,金色的凤凰在白色的枝头鸣叫。
我停止了在平乐苑的游玩,划船在昆明池上。
旌旗散落,映照出容妍的身影,箫声和管乐交错悠扬。
日落时分,我厌倦了沿着水边徘徊,采摘菱角赠送给清波。
百年如同流水般匆匆而过,我的心意又有谁能理解?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露:指露水,形容清晨的露珠。
  • 金凤:传说中的鸟,象征美好与吉祥。
  • 素枝:指白色的树枝。
  • 平乐苑:古代园林名,游玩的地方。
  • 昆明池:古代著名的水池,常用作游乐的场所。
  • 旌旗:旗帜,象征着军队或节庆的气氛。
  • 箫管:古代乐器,表示音乐的声响。
  • 清漪:清澈的波浪,象征着美好而宁静的水面。

典故解析:

  • 昆明池:源于《史记》,是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象征着富贵与雅致。
  • 百年如流水:出自古诗,表达时间流逝之快,常用于感叹人生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464年-499年),字景仁,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擅长诗歌,尤其以五言诗和乐府闻名。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隋王鼓吹曲 泛水曲》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的诗。开篇以“玉露沾翠叶”引入,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接着描绘了金凤凰在素枝上鸣叫,暗指乐器声和寓意的和谐美。诗人在平乐苑游玩后,选择泛舟昆明池,体现出一种从繁华归于宁静的心态。在旌旗与箫管的映衬下,诗人感受到周围的欢快与自在,但随着日落,心中却生出厌倦和思绪,正如“百年如流水”,流逝的时间让人感慨万千,诗人的寸心,似乎无处寄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时间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只有内心的情感与思念是永恒的。诗歌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是南北朝时期乐府诗的典范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露沾翠叶:描绘露水滋润绿叶,展现清晨的美好。
  2. 金凤鸣素枝:金色凤凰在洁白的树枝上鸣叫,象征和谐。
  3. 罢游平乐苑:停止游玩,暗示诗人对繁华的厌倦。
  4. 泛鹢昆明池:划船在昆明池,体现宁静与放松。
  5. 旌旗散容裔:旌旗散落,隐喻美丽的身影。
  6. 箫管吹参差:音乐声悠扬而错落,增添了气氛。
  7. 日晚厌遵渚:日落时,诗人感到疲倦,想要离开水边。
  8. 采菱赠清漪:采摘菱角,赠送给清波,表现诗人的情感寄托。
  9. 百年如流水: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短暂。
  10. 寸心宁共知:表达内心的情感无人理解,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喻为流水,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金凤鸣素枝”。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的美感,如“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人情交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无奈与珍惜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露:象征清新与纯洁。
  • 金凤:象征美好与吉祥。
  • 昆明池:代表宁静与悠闲。
  • 百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凤”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吉祥
    • B. 生命与死亡
    • C. 时间与空间
  2. 诗人为什么会“厌遵渚”?

    • A. 因为天黑了
    • B. 因为心情烦躁
    • C. 因为游玩疲惫
  3. “百年如流水”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人生的快乐
    • B. 时间的流逝与短暂
    •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静夜思》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江雪》则通过白雪与孤舟展现了孤独的意境。两者与《隋王鼓吹曲 泛水曲》同样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各自的意象与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南北朝文学史》
  • 《谢朓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