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06 04:4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作者: 王蛰堪 〔当代〕
风销月隐,剩吟边付与,多情词客。
举酒飘然凌万顷,招得髯翁仙魄。
渺渺予怀,凭空吊远,同此风流癖。
屏山影外,俗尘谁会今夕。
因念荆楚闲踪,登高挥涕,是处成追忆。
目送大江思缩手,独挽斜阳深揖。
遗范犹存,斯人往矣,对景馀叹惜。
一声歌罢,梦回残烛虚白。
白话文翻译
风停了,月光隐去,剩下的只能将这情感寄托给多情的词客。
举杯畅饮,恍若漂浮在万顷海面,竟能招唤起那位长须老人的仙灵。
我的心情渺茫,凭空感怀,和这世间的风流之情是如此相似。
在屏山的影子之外,世俗的尘埃,有谁能理解今夜的情景呢?
因此我想起荆楚的悠闲足迹,登高望远,忍不住流泪,这一切都成为了追忆。
目送着大江水流,似乎要缩手而退,独自向夕阳深深一揖。
遗留的风范仍在,虽然那人已然不在,对着眼前的景象不禁叹息感慨。
一曲歌唱完毕,梦中回到蜡烛余烬的虚白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销:消散,减少。
- 吟边:吟唱的边缘,意指吟诵的情感。
- 髯翁:长须的老人,可能指代某位文人或诗人。
- 渺渺:形容空灵或微弱。
- 荆楚:指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今湖北、湖南一带,常用来代指文化。
- 挥涕:指流泪,表达悲伤。
- 斜阳: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遗范:留下的风范或气度。
典故解析:
- 荆楚闲踪:可能指代历史上文人墨客的游历,强调闲适的生活。
- 髯翁:可能借指王维或陶渊明等有影响力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念奴娇》创作于当代,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念奴娇》是一首极具韵味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风销月隐”,用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寂寥的夜晚,仿佛一切都在消失,只有多情的词客才能理解这份孤独。在诗的中间,举杯畅饮的场景,带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洒脱,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随后的“渺渺予怀”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共鸣。
结尾“一声歌罢,梦回残烛虚白”,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茫然,展现了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在韵律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王蛰堪对古典诗词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销月隐:描绘夜晚的静谧,风停月暗,象征内心的孤寂。
- 剩吟边付与,多情词客:将情感寄托给理解诗人的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举酒飘然凌万顷:举杯畅饮,心境如同漂浮在广袤的水面上,表达一种洒脱。
- 招得髯翁仙魄:召唤古代文人的精神,体现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大江、斜阳等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目送大江思缩手,独挽斜阳深揖”,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历史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变化与无常。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酒:象征放纵与畅快。
- 大江:象征历史的流逝。
- 斜阳:象征时间的晚期与人生的余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髯翁”指的是谁?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位文人
C. 诗人的朋友
D. 不确定 -
“目送大江思缩手”中的“大江”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起伏
C. 文化的传承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王蛰堪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酒与自然的主题,但王蛰堪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蛰堪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现代诗歌与古典诗词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