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丙午小春善伯希韩招诸同人宴集红桥之韩园分韵》
时间: 2025-01-07 18:42:55意思解释
念奴娇 丙午小春善伯希韩招诸同人宴集红桥之韩园分韵
作者: 宋琬 〔清代〕
原文展示:
玉钩斜畔,最伤心游子,断肠难续。佳丽繁华谁领略,惟有清狂杜牧。我辈重来,为欢苦短,急办三条烛。天寒木落,佳人同倚修竹。况乃词客都豪,雍容车骑,落笔云烟族。乐莫乐兮今夕会,莫学阮公痴哭。绿酒黄橙,银筝翠袖,偷送初成目。朦胧别后,知他何处金屋。
白话文翻译:
在玉钩旁边,最让人伤心的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愁肠难以续断。繁华的佳丽谁能领略,唯有那清狂的杜牧。我等再次相聚,欢乐却短暂,急忙点上三支蜡烛。寒天树木凋落,佳人依靠在修竹旁。而词客们都豪气干云,骑马乘车,写下云烟般的诗句。今夜相会最是欢乐,莫要像阮公那样痴痴哭泣。手握绿酒黄橙,银筝伴着翠袖,偷偷送出初成的情意。朦胧分别后,谁知她又在何处的金屋中?
注释:
- 玉钩: 指代月亮,形容夜景。
- 游子: 指在外漂泊的人,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杜牧: 唐代著名诗人,清狂与才情并存。
- 阮公: 指阮籍,因其多愁善感而著名。
- 金屋: 原指美人的住所,后引申为温柔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透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丙午年春天,诗人在一次聚会中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离愁,借古人诗句抒发心怀。
诗歌鉴赏:
《念奴娇》通过描绘聚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感慨。开头提到“玉钩斜畔”,渲染了夜晚的孤寂感,随即引入游子的愁苦,形成对比。诗人通过“清狂杜牧”表明对豪放才子风度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接着,诗中描绘了聚会的欢乐,然而“急办三条烛”又暗示了欢聚的短暂。最后以“知他何处金屋”收尾,令人感受到离别后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了人们在繁华中对内心孤独和渴望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钩斜畔: 夜景美丽,带出伤感。
- 最伤心游子: 游子在外,心中惆怅。
- 断肠难续: 形容思念之痛。
- 佳丽繁华谁领略: 繁华中少有人能理解内心感受。
- 惟有清狂杜牧: 仅有杜牧的豪情与才情。
- 我辈重来: 友人再次相聚。
- 为欢苦短: 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
- 急办三条烛: 赶紧点蜡烛,象征时间的匆忙。
- 天寒木落: 寒冷的冬天,树木凋零。
- 佳人同倚修竹: 美人依偎在竹子旁,增添一份柔情。
- 况乃词客都豪: 词客们都显得豪气。
- 雍容车骑: 形容风度非凡的参与者。
- 乐莫乐兮今夕会: 今夜的聚会是最快乐的。
- 莫学阮公痴哭: 劝不要像阮籍那样悲伤。
- 绿酒黄橙: 酒和橙子,象征欢聚的佳肴。
- 银筝翠袖: 形容乐器与美人的搭配。
- 偷送初成目: 暗示初生的情意。
- 朦胧别后: 分别后人心浮动。
- 知他何处金屋: 对美人去向的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 “玉钩”比喻月亮,增加诗意。
- 对仗: “绿酒黄橙,银筝翠袖”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 拟人: “佳人同倚修竹”,赋予物象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短暂欢聚的珍惜和对离别的哀伤,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 游子: 代表漂泊与思乡之情。
- 佳人: 象征美好与渴望。
- 竹: 象征清雅与坚韧。
- 酒: 代表欢聚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游子”指的是什么?
- A. 在外漂泊的人
- B. 回乡的人
- C. 游玩的人
- D. 学者
- 诗中提到“佳人同倚修竹”意指什么?
- A. 佳人喜爱竹子
- B. 佳人与竹子相伴
- C. 竹子代表坚强
- D. 佳人与竹子无关
答案:
- A. 在外漂泊的人
- B. 佳人与竹子相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宋琬的《念奴娇》与杜牧的《秋夕》都描绘了孤独与思念,但宋琬更强调欢聚与短暂的悲伤,而杜牧则表现出深沉的离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